小议陶渊明的立体情感世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陶渊明的立体情感世界

小议陶渊明的立体情感世界【摘 要】陶渊明在众多读者心中,是位静穆的、悠闲的世外桃源里的隐士。然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靖节先生,实际上有着复杂的立体情感世界。探讨陶渊明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对于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的真面目,以及理解他田园诗的深层意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陶渊明;立体;情感 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那些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的文人们,同时也有着深刻的绝望和悲哀;他们为诗为文为人不媚时媚世,而是寻求真理,启示后人。他们的作品也将我们带入一个个立体的情感世界中,向我们揭示着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这个世界中,陶渊明格外引人注目 陶渊明,生活于魏晋时期,彼时老庄思想引领风骚。于是他崇尚个性的自由,淡泊功名富贵,摆脱了现实的功利目的和政治伦理的束缚。言为心声,陶渊明的文章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作,而不是为了表达伦理道德教化而作。既无求荣之心,更无世俗的功利之虑,彻底摆脱了诗教说的束缚,只是把个性鲜明的本我,完全地袒露在读者面前。正因为其作文不矫揉造作,故其抒发忧喜悲欢都能出于自然天性,有欢乐就尽情倾吐,有穷愁也不加掩饰,真切地流露,追寻真情至性的天然风格。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雕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他的一生,有悲有痛也有真,组合而成了一曲起伏的歌,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情感世界 一、仕与隐的悲 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四十一岁归田,共十三年,仕与隐的矛盾贯穿始终。“学而优则仕”,陶渊明在他诗中充分显示了他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抱着“大济苍生”济世的愿望,陶渊明于二十九岁出来做了“州祭酒”的小官,却因为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最终“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萧统《陶渊明传》)。后来他又至桓玄手下做事。上任不久,仕桓玄有悔恨之意,感到厌倦与痛苦。在这种思想下,陶渊明又归隐了。这两次出仕的不顺,陶渊明并没有心灰意冷,他济世的志向仍有增无减。这时刘裕正在招兵买马,他便又做了刘裕的参军。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无辜,徇私重用这些黑暗现象,他感到非常失望。仕与隐的矛盾又出现了,他认为仕宦之途束缚了自己,又再次走向田园 陶渊明的最后一次出仕,是被生活所困。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虽然在位只有八十余日,这种压抑的生活,对于陶渊明来说,的确是太痛苦了,加之督邮的到来,让他为五斗米折腰,这就使堆积在他心中的愤怒爆发了,“陶渊明的归隐,是一个不肯同流合污的正直文人自觉地与腐朽堕落的上层统治阶级的彻底决裂,是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而作出的激烈反抗 从青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到中年时期的“有志不获骋”,再到老年的“猛志固常在”,一种济世的热情贯穿着陶渊明的一生,无奈他生不逢时,仕而不能,隐而不甘。仕与隐的矛盾冲突正是他一生“悲歌”的情感渊源 二、贫与病的痛 经历了仕与隐的几番周折,最终归居田园,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变得困难。如遇灾年,到了“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的境地,他虽不怨天,但是儿子们年幼而饥寒,他感觉良心有愧 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诗集之中多有忧生之嗟,可见迟暮之感与生死之虑时常在渊明心中盘旋。如此惨淡困顿的生活已令人十分难堪,饱读诗书的陶渊明老来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是何等的落拓!一生嗜酒如命,老来却时常“乏斟”,这又是怎样的折磨!更有甚者,“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平淡无奇的诗句,生动逼真地将一个贫士进退维谷、羞愧难堪的处境及其复杂的矛盾心理真实道出 命运坎坷的他又屡遭丧事,生死离别的沉痛打击一次又一次地向他袭来。陶幼年丧父,“重罹天罚”又相继而至,母亲也早早地离他而去。再及“始室丧其偏”,刚入三十而有室,无奈相濡以沫的妻子又撇下幼子撒手人寰!更何堪与渊明相处甚洽的胞妹、情同手足的从弟敬远、仲德也匆匆先他而逝!他怎能不“情恻恻以摧心,泪愍愍而盈眼”!他的《祭从弟敬远文》、《祭程氏妹文》无不饱含着他对坎坷命运的唏嘘,可谓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 三、温与静的真 陶渊明不同于佯狂避世的阮籍,不同于锋芒毕露的嵇康。他更像一泓温泉,即便内里温热动荡,表面总是平静安逸的。正是人间自然至醇真情的滋养,使得陶渊明痛苦的一生洋溢着温暖,散发着温情 陶渊明的个性正如他自己所说:“性刚才拙,多与物忤”(《与子俨疏》)。他看不惯世俗社会中虚伪狡诈、阿谀奉迎,不愿与官场士大夫同流合污。再加之他长期隐居于偏僻农村,交游不广,很多时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