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教育的肇始意义分析
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教育的肇始意义分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诞生。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即设立教育部,并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规划并领导教育改革工作
蔡元培先生几次出任又几次请辞教育部总长及北大校长职务,但鉴于他主政期间提出的教育改革精神及对中国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应该说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都深深地打上了蔡元培先生的烙印,尤其是在他的主持下制定并颁布的系列法律法规文件以及他亲自主持的北京大学改革,对于中国教育千年传统的终结和现代学校的建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1月4日在北京大学率先提出的办学原则。蔡元培先生论及当时的教育时说:各地学生沉闷,“尤其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或学生嬗继下来,他们的目的,不但求毕业,而且尤重毕业以后的出路。所以专门研究学术的教员,他们不但不欢迎,还要极尽破坏之能事”①。蔡元培因此立志改革北大。他认为:“一个民族或国家要在世界立得住脚,而且要光荣的立住,是要以学术为基础的,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二十世纪更要依靠学术,所以学术昌明的国家,没有不强盛的。反之,学术幼稚和智识蒙昧的民族,没有不贫弱的”②
为了彻底荡涤北京大学的陈腐风气,按照研究学问、繁荣学术、教育救国的思路来改革北大,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全新的办学原则。这种精神是与封建专制教育针锋相对,用蔡元培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自由发展,以改变吾国数千年学术专制之积习”,“破学生专己守残之陋见”③,其反封建反专制的革命性非常鲜明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就是要打破封建专制的禁锢,网罗众家,创造一个进行学术研究的浓郁的校园氛围,并以此影响社会。蔡元培先生论述其理论渊源时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如人身然,官体之存左右也,呼吸之有出入也,骨肉之有刚柔也,若相反而实相成。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④。这表明蔡元培先生根植于民族文化的精华,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进步的自由思想,使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合理地容纳着中西方的积极内容:思想解放、言论自由、讲求民主,革专制积弊,反专己守残,兼收并蓄,相容共进,为繁荣学术、发展新文化开辟了道路
为了更好地施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蔡元培先生大胆聘请陈独秀任文科学长,还让陈独秀把《新青年》刊物从上海搬到北大校园来办。其后,蔡元培先生又请了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鲁迅、李四光等人到北京大学任教,讲授各自专长的学业。一时间,北大校园人才济济,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据统计,1918年北京大学全校XX年龄30来岁,胡适、刘半农被聘为教授时只有27~28岁。他们的思想,绝大多数倾向革新,这就给北大带来了朝气,带来发展的机遇。蔡元培先生同时也容忍了守旧人物在北大继续任教,主要是取其在知识方面的特长。辜鸿铭拖着长长的花白的辫子,满口复辟论调,可他擅长英语,精通英国文学,蔡元培先生使其讲英文课。刘申叔奔走帝制,为封建帝制能够死灰复燃而不惜到处碰壁,可他娴熟六朝文学,蔡元培先生使其讲古典文学。最值得一提的是,梁漱溟没上过大学,考北京大学没考上,蔡元培看了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究元决疑论》后,1917年请他来北京大学当讲师,讲授印度哲学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彻底打破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禁锢北大的局面,从根本上扭转了腐败沉闷的风气。北大校园言论自由,增设许多新课程,实行选科制,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北大校园组织了国文学会、史学会、哲学会、地质学会、数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各种学会,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国民社、新潮社、国故社等学术社团,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北大校园里。新派旧派,兼容一校,中学西学,并包一系。比较优劣,较量长短,互相争论,虽然斗争十分激烈,可学术研究氛围异常浓烈。新人登上讲坛,新文化的宣传波及四海,新思想的传播蔓延八方,最终形成了北京大学“民主、科学”的良好校风。北京大学一时光彩四溢,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直到今天依然为我们所津津乐道。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启迪
二、“研究高深学问”的办学宗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