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的自然聚落─兼论“邨”、“村”关系与“村”的通称化.pdf

汉魏六朝的自然聚落─兼论“邨”、“村”关系与“村”的通称化.pdf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魏六朝的自然聚落─兼论“邨”、“村”关系与“村”的通称化

汉魏六朝的自然聚落─兼论“邨”、“村”关系与“村”的通称化 侯旭东 引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在境内设 立郡、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管辖,郡县之下亦设立各种名目不同 的基层编制,来统领百姓。随着秦的统一,这种郡县制取代了西周所 建立的分封制成为新兴帝国的主要支柱,县以下亦统一建立了「乡里」 制度。[1]进入汉代,尽管分封制又局部得到恢复,但几经波折,其 实质已与西周情形貌合神离,诸侯王只是「衣食租税」,封国的行政 管理则由朝廷委派的官员负责,郡县制依然是帝国地方的基本制度。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全国有郡国103个,县级政区1587个;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则有郡国105个,县级政区1180个。县、 邑、道、侯国以下则沿用秦代的乡里制度。 「乡」与「里」的关系,《汉书‧百官公卿表》谓:「大率十里 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游徼」。其中「亭」 与「乡里」」的关系已被证明有误,「亭」属于治安系统,与乡里无 直接对应关系。[2]「里」隶属于乡,乡除了三老外,设有啬夫、乡 佐,[3]里有里正、田典,[4]一里的户数,文献中的记载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均是以一定的户数作为标准。按照《汉书‧食货 志》的描述,「里」不仅是行政编制,亦是当时百姓实际居住的聚落: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 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春令民毕出在 野,冬则毕入于邑。……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 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 挈。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 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 班固描绘的「里」是一种有垣墙围绕,设门,内分左右,置监门司出 入的聚落,他将此段话纳入“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中,似 乎是前代的情形,若参以近年出土的西汉初年的《二年律令‧户律》 的有关条文,[5]其描述确实是有现实依据的。 基于上述记载与其它数据,不少学者视汉代的「里」为实际聚落, 因此,当三国以后的文献中出现「村」时,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基层聚 落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变动,与汉末的整体时代变革有密切关系。的确, 村落、农村是当今仍在广泛使用的通用词汇,而「村」的出现以及到 唐代成为官方基层制度中的一部分是汉末以来产生的新现象,但其意 义究竟何在,应如何估价,需要在汉代以来聚落变迁史的大背景下去 认识,其中重要的工作是结合新数据对汉代以来的聚落形态做进一步 分析。 回顾学术史,自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就开始关注汉代的乡 里问题,50年代以来以宫川尚志与宫崎市定为代表的日本学者就开 始深入研究汉末以来的村落问题,9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也加入其中。 通过长期的研究,围绕「村」的产生形成了许多重要的论断,对于推 动中国中古历史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检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界关于村的研究,主要涉及了如下几个问 题:一是村的起源与分布,包括村的前身是什么,在何种背景下发展 成「村」,分布在哪些地区,二是村内的情况,如村落的外观、村的 领导者等,三是村具有哪些行政职能,四是村与乡里制度的关系,五 是「村」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其中「村」的起源问题是关键, 其它问题均与此相联。 关于「村」的起源,有不同的见解。一种强调汉末出现的「村」 是在汉代「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宫川尚志首倡此说,堀敏一、 齐涛、马新、吴海燕、刘再聪、高贤栋亦表赞同。[6]二是认为汉代、 三国的屯田所形成的聚落发展为「村」,宫川尚志承认两者间的联系, 但未予重视,宫崎市定则力主此说,堀敏一亦认可。[7]三是认为汉 末动乱中形成的「坞」与「坞壁」之类自卫性集团是村落,特别是北 方村落的来源,宫川尚志最早提出此观点,堀敏一、韩升与吴海燕均 持此说。齐涛则认为在北方,汉代的聚,经过十六国的坞壁发展成北 方的村落。[8]四是认为村来源于汉代城内外的里,另有在无人之地 新设立的村,越智重明持此说。[9]五是认为村的早期形态还有庐与 丘,刘再聪持此说。[10]从以上概括中不难发现,宫川尚志、越智重 明、堀敏一、吴海燕与刘再聪等均认识到「村」的来源并非一种,章 义和等的最新研究亦确认了「村」的渊源的多元性。[11] 具体到南方村落,亦有不同的观点。宫崎市定认为南方村落的出 现与异族入侵,北人南迁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