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中医证候临床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眩晕症中医证候临床分析.doc

  眩晕症中医证候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对符合中医头晕诊断标准者,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中医表征和证型做频数和百分比统计。结果 除眩晕(头晕)症状外,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心烦易怒、口干口渴、耳鸣、记忆减退、怕冷、恶心呕吐等。出现证型共26种,比例较高的有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浊中阻、脾气虚证、肝气郁滞等。结论 本组眩晕证候特点与传统中医“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认识基本一致,如何更准确阐明眩晕症证候规律,有待辨证的客观化和样本量的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眩晕症;中医证候;辨证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 of vertigo. Method Patients of vertigo need to fill a form about the symptoms of TCM, and then analyze the frequence and percentage of the symptoms and the syndromes on acpanied symptoms emory, afraid of cold and vomiting, etc. There es, and the top 5 of blocking, qi-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blocking qi of liver.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drome of these patients of vertigo e as the theory of TCM. The better e of vertigo still need to be explored. Key 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眩晕症属中医学“眩运”或“眩冒”范畴,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谓“眩言其黑,运言其转,冒言其昏”。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病因比较复杂,现代医学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中医治疗眩晕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在辨证方面存在个人经验多、辨证标准不一、分型多且缺乏临床系统调查依据等问题,使得眩晕症的中医辨证难以掌握。本研究在临床调查的基础上,对神经内科常见眩晕症所涉及的中医症状、证型的分布特征给予探讨,为眩晕症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于2004年11月-2006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152例患者。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证型的诊断参考《中医诊断学》[2]的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眩晕的证候分类,删除与其它证候相似或不具有特殊性的表征,以及无法操作和确定的表征,拟定辨证要素。   1.2.3 中医证候调查表的确定   通过有关眩晕的古代中医文献调研与现代治疗眩晕的文献研究,并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眩晕和常见的伴随症状、表征组成中医证候调查表,共涉及症状56项,精神、声音、体态、面色和舌象、脉象等12项表征。   1.2.4 病例纳入标准   ①年龄18~85岁;②符合中医眩晕的诊断。   1.2.5 病例排除标准   ①有意识障碍、失语、痴呆等不能配合临床调查者;②有严重精神疾病者。   1.3 统计学方法   眩晕症的中医表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查表对各个表征做百分比统计。眩晕症的辨证分型按照八纲、脏腑、气血津液辨证,分别计算各证型的人数和百分比。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52例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2,年龄19~84岁,高发年龄段为41~80岁,累计患病人数在全部患者中占84.2%,其中老年组(60岁以上)患者又较中年组(41~60岁)为多。   2.2 发作特点   头晕性质以头昏(dizziness)最多见,其次为眩晕(vertigo),二者合计出现86.9%,是两种最常见的头晕类型,头重脚轻,走路不平衡,眼前发黑,几乎失去知觉等发作形式出现比例较低;绝大多数患者(93.4%)发作前无先兆;急性发病的比例略高于慢性起病;非发作性、持续存在的头晕患者比例最高,接近40%;一半患者头晕发作与体位无明显关系,最常引起头晕发作的体位变化是起床和卧床过程中(21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