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岗站主体围护结构及地基基础分部验收自评报告.doc

燕岗站主体围护结构及地基基础分部验收自评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燕岗站主体围护结构及地基基础分部验收自评报告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项目 施工16标段【燕岗站】土建施工项目 主体围护结构及地基基础工程样板验收自评报告 编制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燕岗站主体围护结构及地基基础 分部验收质量自评报告 1、工程简介 1.1、工程概况 燕岗站为明挖地下车站,车站沿工业大道呈一字形设于泉塘路与工业大道交叉路口东侧。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YDK26+440.176,车站起点里程:YDK26+387.476,车站左线终点里程:YDK26+754.076,车站右线终点里程:YDK26+584.876.外包总长366.6m。其中左线YDK26+584.876~YDK26+754.076为存车线。 燕岗站为两层两跨结构,单岛双线侧式站台;车站基坑长197.4m、宽18.7m(盾构扩大端22.4m),基底埋深约16.5m,主体结构覆土层厚度约3.0m。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站体位置自然地面标高平均约为17.65m,基坑底面为绝对高程0.66米。车站共设四座出入口(其中两座预留),三座风亭。 车站土方开挖采用纵向分段施工,竖向分层施工,纵向长度为:197.4m。车站基槽底部大部分坐落于8号9号地层上,均为岩石风化层,岩质坚硬、自稳定性好,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为:180KPA,经槽底岩心取样符合设计要求。 竖向分层开挖按照按照钢支撑的分布分层。纵向从车站由南往北端分台阶进行开挖,横向方向先开挖中部土方,然后再开挖两端的土方以更好的保证基坑的稳定性。 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Φ1200钻孔桩围护,桩间采用Φ600旋喷桩止水。 本工程共设三道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800×1000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支撑采用Φ600δ14钢管支撑。 1.2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1)车站场地岩土由上至下依次为: 1)人工填土层(Q4ml) 杂填土、素填土:杂色、棕红色、黄绿色、灰褐色、灰白色,松散-稍密,湿-稍湿。素填土的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积的粉质粘土和中细砂碎石垫层;杂填土混杂瓦片、砖块和混凝土碎块等建筑垃圾,0.0~0.3m多为砼、沥青路面,以下多为粘性土,局部耕植土。层面标高14.66~20.56m,厚度0.60~3.00m,平均厚度1.54m。 2)全新统海相冲积层 2-1淤泥或淤泥质土 (Q4mc) 灰、深灰色,软塑~流塑,粘性强,滑腻,沾手,难成形,略具臭味,含朽木及贝壳,局部含粉细砂及夹薄层粉细砂。层面标高13.76~16.12m,厚度0.60~3.50m,平均厚约1.83m。为特殊地质。 3)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3-1〉层冲积-洪积细砂层(Q3al+pl):由冲积、洪积作用而形成,主要为中砂,局部粗砂、砾砂,灰白色、灰色、浅黄色,松散~中密,饱和,局部含砾石,含粘粒,颗径较均匀,级配差主要分布本场地的终点部位、呈透镜体。层面标高9.43~17.03m,厚度0.80~2.30m,平均厚度1.33m。 〈3-2〉层冲积-洪积中砂层(Q3al+pl):由冲积、洪积作用而形成,主要为中砂,局部粗砂、砾砂,灰白色、灰色、浅黄色,松散~中密,饱和,局部含砾石,含粘粒,颗径较均匀,级配差主要分布本场地的终点部位、呈透镜体。层层面标高7.65~9.22m,厚度为1.10~2.60m,平均厚度1.85m。 〈4-1〉粉质粘土:黄褐色、棕红色、灰白色,可塑,局部硬塑。冲积-洪积而成,以粘为主,质较纯,为中等压缩性土层。局部含砾砂。在局部为稍密状粉土。层面标高8.12~18.04m,厚度为0.70~5.90m,平均厚度3.46m。 〈4-2〉河湖相沉积淤泥质土层(Q3al): 灰黑色、深灰色,软塑-流塑,饱和。河湖相沉积,含腐植物(有机质、朽木),味臭。以粉粘粒为主,质较纯,局部含少量细、中砂,间夹薄层中细砂。干燥收缩,在本区间内呈透镜体状分布。层面标高为9.35m,厚度为1.70m。 4)残积土层(Qel) 由砾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残积作用而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组成;粉质粘土以粘粒为主,粘性较强;粉土以砂粒为主;棕红色,湿~稍湿;含砾石、中砂、细砂,根据粉质粘土的塑性状态和粉土的密实度,分为〈5-1〉和〈5-2〉二个亚层。 〈5-1〉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以及呈稍密状的粉土:棕红色,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及少量亚圆状的中粗砂、砾石。层面标高10.37~19.96m,厚度为1.80~6.25m,平均厚度6.25m。 〈5-2〉硬塑~坚硬状态的粉质粘土以及呈中密~密实状的粉土:棕红色, 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及亚圆状的少量中粗砂、砾石,偶夹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块。层面标高4.66~21.77m,厚度为0.90~6.40m,平均厚度3.00m。 5) 〈6〉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砾岩:棕红色、深红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