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心络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doc
通心络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
【摘要】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痰瘀交互、脉络瘀阻或气虚血瘀络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医辨证为痰瘀交互、脉络瘀阻或气虚血瘀络阻证,经血液流变学检测确诊异常的高血压患者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压、降脂、生活干预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P<0.05。2组间总疗效、血压控制情况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用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有影响,且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血脂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ongxinluo Capsule on hypertension and blood stasis, context stagnation or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and its impact on blood rheolog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seven cases of hypertension 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7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73 cases). Both groups 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ptom score, blood pressure, lipid and rheology of tent. Results There ent in hemorheology and blood lipid of tent group provement rate of symptom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rheology indicators,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has no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Key orheology;blood lipid
高血压近年来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随着对高血压的国民教育,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大大提高。但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取决于血压的高低,还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血流变异常、糖尿病等密切相关[1-2]。2004年9月-2008年10月,本院开展了通心络胶囊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临床研究,同时观察了通心络胶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3],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防治对策专题组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诊断标准[4]。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并结合临床实际拟定。主症:头晕、头胀痛、胸闷或痛、肢麻;次症:脘胀、口甜、精神差、失眠;舌象:舌胖或紫。
1.1.3 中医证候分级标准
轻度:中医证候积分≤13分;中度:中医证候积分14~26分;重度:中医证候积分≥27分。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西医诊断及分级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年,可伴有糖尿病、冠心病及体重指数(BMI)≥28的肥胖者;②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③临床表现头晕、头胀痛、精神差、失眠。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年龄>70岁,<30岁;②继发性高血压;③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④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⑥不配合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9月-2008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4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其中男41例,女33例;年龄30~70岁,平均(43.36±12.47)岁;病程1~21年,平均(5.28±4.74)年。对照组73例,其中男39例,女34例;年龄30~70岁,平均(42.82±11.64)岁;病程1~20年,平均(5.16±4.59)年。2组患者合并病、高血压分级情况、中医证候程度分级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