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职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苏教版)同步教案02.docVIP

2016年中职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苏教版)同步教案0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中职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苏教版)同步教案02

2013年中职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苏教版)同步教案02 第二课时 Ⅰ教材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用饱醮着热泪,用悲愤的笔调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既有对爱国青年沉痛的悼念,又有对反动派愤怒的控诉,也有对觉醒的国民的呐喊。文中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叙述人物的行为事迹,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对学生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Ⅱ学情分析 学生离这个时代已经很久,很难理解那个时期相关的事件,再加上鲁迅先生的文章本来难学,学生也有排斥的心理。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找到一个既能触及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又能直达教学目标的切入点,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Ⅲ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2.使用小说形象分析的方法,设置情景,体验人物形象并能领会其精神。 3.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Ⅳ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便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鲁迅先生在黑暗中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了这篇悼念文章,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民牢记血债! 二、速读课文三、四、五节,探讨分析 ⒈这一部分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请学生默读课文,筛选有关表示思路的语句,概括归纳) 明确:先回忆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再细述其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⒉速读课文,找出刘和珍的事迹,并分析总结刘和珍的品质。 (1)请学生读课文,在课本上匀画并标记有关刘和珍的事迹,展示筛选的事件。 ——学生读课文明确: ⑴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⑵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⑶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 ⑷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⑸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⑹不屈势力,反抗反动校长; ⑺“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 ⑻中弹牺牲。 总之,刘和珍是一个进步青年学生。文章对刘和珍的描写不多,但可以看出她向往革命,渴求真理,追求进步;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她本性善良,为人祥和;她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嫉恶如仇,勇于反抗;她热心政治运动,勇赴国难,不惧牺牲。 (2)相比之下,反动势力的代表们又是怎样的? ——明确:下劣凶残(中外杀人者、有恶意的闲人) (3)鲁迅先生对刘和珍君与反动势力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明确:对刘和珍的死时沉痛和惋惜;对反动派是揭露和嘲讽。 板书: 刘和珍 ——微笑温和(沉痛、惋惜) 反动势力——下劣凶残(揭露、嘲讽) 三、明确六、七小节的思想内容 问题设计: 1.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六节,说说鲁迅先生对于进步青年徒手请愿的行为的态度态度,你对于这种行为又有何看法呢? ——明确:鲁迅是不支持这种行为的。学生自己的看法既要尊重也要及时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智的行为准则:做事情要量力而为,任何行动之前都要尽可能地考虑事情的意义和结果。 2.阅读第七小节,这一节,鲁迅是在鼓励有志青年要继续前进。这与前面对请愿的不支持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前面是希望青年们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而这里是在鼓励青年们为了正义和革命勇敢前进的精神。鲁迅当年在群众斗争面前,确实是一位导师。他既不单纯地肯定和颂扬,也不过多地否定,把惨案当做无谓的牺牲而大泼冷水。 3.谈谈你对刘和珍的认识,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明确:旨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正确评价人物的能力。 四、合作讨论(此环节专为指导写作而设计) ⒈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写人的文章。鲁迅先生没有详写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详写惨案的本身,人物形象却可亲、可敬,关键是作者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请讨论作者运用的手法。 (学生讨论) ⑴选取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 ⑵善于抓细节来抒发感慨。如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⑶运用人物的肖像描写。 ⑷运用反衬手法。如用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 ⑸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思想深刻,感情强烈。 ⒉以第三部分为例,说明文中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何综合运用? 这部分包括三个段落,记叙、抒情、议论,交错融贯又各有所重,感情起伏回荡、激昂而又深沉。第三段以刘和珍与我的师生关系的议论为发端,转入记叙。先生的感情也从第一大部分的愤激,转为舒缓。但是到第四段又由记叙进入议论、抒情,在记叙中连用“然而”、“但”等转折语,层层递进,感情再次迸发。在第五段开头用“但是”一转,由上段议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