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学高考政治复习热点复习宏观调控.ppt

苏州中学高考政治复习热点复习宏观调控.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中学高考政治复习热点复习宏观调控

热点三 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热点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我国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扩内需保增长 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对“中国信心”政治经济哲学思考 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应对 哲学:联系普遍性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首要任务 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扩内需,保增长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经济振兴措施 区分: 积极的财政政策(支出、收入)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率”) 例1《热点》P28 第11题 1、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经济学依据?经济意义? 2、实施……哲学依据? 材料二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经济政策是不断调整变化的。1997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基于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形势,把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2009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又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⑵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⑶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货币政策演变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三、各国加强合作,应对危机,共度时艰 08年10月北京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 08年11月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秘鲁利马,共同行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08年11月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 09年1月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例 P28 12题 政治生活: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升国际地位,发挥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4、国际组织的作用 5、主权国家的义务 1、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9年主要任务之: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江苏省两会 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温家宝总理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使用“信心”一词,全面透彻地诠释了实现“中国信心”的有效保障和社会基础,清晰地将“中国信心”传递给世界,“中国信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了中华大词典的新名词。“中国信心”一词伴随着2009年“两会”的闭幕,将会更加深入人心。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中国今年要实现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这不仅仅是作为我国政府和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更是基于建立在我国稳定的政局、经济总体趋势良好、政府有力而有效的行动力、人民满怀信心抵御风险基础之上的实实在在的“中国信心”。 一、对“中国信心”的经济学思考:提振“中国信心” 1、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2、关注“三农”、开拓农村市场 3、国务院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 )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5、中国信心——来自广阔的内需市场,来自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的坚实基础 二、对“中国信心”的政治生活思考: 1、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 ) 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担当,风雨可度” 3、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国信心”的根本 4、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信心”来自中央的坚强领导、果断决策 三、对“中国信心”的哲学思考 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中国信心——来自重大危机背后蕴藏的重大机遇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中国信心”有客观依据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4、坚持联系的观点----各国联手、共渡时艰 5、坚持发展的观点---中国经济显示更多好转迹象 6、抓主要矛盾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中国信心——来自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勇气,来自企业蕴含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C 报告指出,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来自改革开放30年建立的物质、科技基础和体制条件,来自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发愤图强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