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内生成长与物价膨胀指标.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生成长与物价膨胀指标

內生成長與物價膨脹指標:兩部門小型開放經濟模型 孫鈺峰* 嶺東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林靜君 嶺東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 摘要 本文假定一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小型開放經濟體系環境下,探討貨幣當局以物價膨脹率作為貨幣政策操作指標的政策效果。本文修改Shaw, Lai and Chang (2005) 模型,將單部門模型擴充成兩部門模型 (貿易財和非貿易財部門),據以分析壓低物價膨脹率對資本成長率、資本價格 (Tobin q) 和實質匯率的影響。我們發現:運用物價膨脹指標壓低物價膨脹率可以提升資本成長率,同時也提升資本價格;然而,政策對實質匯率的影響是不確定,需視兩部門之間所使用的資本相對密集度而定。 關鍵詞:內生成長,物價膨脹指標。 一、前言 穩定物價是許多國家操作貨幣政策所要達成的最終目標,但是想要馬上獲知政策對物價的影響極為困難,可行的辦法是選擇與最終目標有密切關係的中間目標,作為控制標的,透過中間目標的影響而實現最終目標,因此找尋最佳的名目指標 (nominal anchor) 作為中間目標,為這些國家操作貨幣政策的重心。Mishkin (2004) 在第21章介紹各國制定貨幣政策經驗,發現各國選擇不一樣的名目指標,有不同的效果;從時間的角度來看,某一段時間採用某個名目指標能達成穩定物價的目標,然而隨著時間改變,名目指標會有失靈的現象,而改用另外名目指標,從他們執行的歷程,是否可以找出原因,進而獲得適當的名目指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在先進國家執行政策的經驗中,最早所使用的是貨幣成長指標,這是因為經濟學家一致認為貨幣成長率和物價膨脹率在長期有正向關係,這可在一些著名的總體經濟教科書,例如:Barro(1997)、Willamson (2005)、Mankiw (1997)、Romer(1996),找到這個論點;當然這個論點也有成功的案例可以驗證,例如:德國和瑞士從1974年就採用釘住貨幣供給政策,長達20年之久,可視為成功的案例;然而不是所有的案例都是成功的,例如:加拿大和英國在1970年代以貨幣成長率為名目指標的經驗卻不是如此,可視為失敗的案例。當然,一旦名目指標失靈,就會有新的名目指標產生,例如:名目利率指標、名目匯率指標、名目所得指標和物價膨脹指標等等,在這些指標中,值得一提的是物價膨脹指標。 目前採用物價膨脹指標作為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有不少國家,例如:紐西蘭、加拿大、英國、瑞典、芬蘭、澳洲、西班牙、泰國、南韓。這當中,有些國家 (南韓、西班牙、瑞典) 會選用物價膨脹指標是有原因;他們曾採行貨幣總計數為中間目標,卻無法達成預期的成效,而使中央銀行執行政策的能力備受質疑。從南美洲一些國家對付通貨膨脹的穩定計畫 (stabilization plan) 的經驗來看,其失敗的原因不外乎遭遇的景氣波動而使政策被迫停止;Calvo (1986)、Calvo and Végh (1999) 探討可能的原因,認為穩定物價膨脹的過程會導致經濟波動最大的可能性是出自政策缺乏可信度 (lack of credibility)。假如能提高政策的可信度,是可以避免政策執行所產生的景氣波動,而使政策順利達成目標。從他們的研究所發現的論點,可以解釋為何採用物價膨脹指標的理由:就是增加可信度。這是因為選用物價膨脹率指標的國家需要完成:一、增加貨幣當局的獨立自主性,避免因為政治壓力而隨意改變貨幣政策目標;二、貨幣當局須明確設定應該達成的目標;假使未達成目標,貨幣當局必須提出解釋,向大眾說明;有些國家對於貨幣當局未達成目標者會要求主事者下台做為懲罰。在這樣的架構下,貨幣政策更為透明,也明確規定貨幣當局的責任,消除貨幣當局欺騙民眾的誘因,而避免時序不一致 (time inconsistency) 的問題。 雖然採用物價膨脹指標有提高貨幣當局公信力的好處,但有些人也擔憂物價膨脹指標的缺點:將物價膨脹率的控制定為首要目標,可能會忽略其他總體經濟目標,導致產出的波動增加,甚至降低經濟成長率。例如:美國在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之間,為了減緩物價膨脹的壓力而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引發了次級房貸危機,導致經濟蕭條。雖然這個案例無法排除降低物價膨脹率的過程中有可能使產出暫時減少,但是也有成功的案例,例如:紐西蘭執行政策過程中獲得:在降低物價膨脹率後,經濟成長率隨之上升,是有助於解釋物價膨脹指標是有助於經濟成長,基於這個成功的案例,因此本文建立經濟模型,解釋實行物價膨脹指標下的經濟成長率提高的情況。 央行除了穩定物價外,追求經濟成長也是各國中央銀行最終目標之一。物價膨脹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是總體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議題,特別是,1980年代中期之後,由 Romer (1986) 及 Lucas (1988) 所發展的內生成長理論,將人力資本、研究與發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