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不在乎课程理论 教师课程理论的觉醒 - 国家教育研究院.pdf

谁能不在乎课程理论 教师课程理论的觉醒 - 国家教育研究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谁能不在乎课程理论 教师课程理论的觉醒 - 国家教育研究院

誰能不在乎課程理論?─教師課程理論的覺醒 1 (373) 誰能不在乎課程理論? ─教師課程理論的覺醒 歐用生 【作者簡介】 台灣省高雄縣人,曾任中小學教師、新竹師範學院、台北師範學院教授兼教務長,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任,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校長等職,現任淡江大學教育 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參與歷次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國立編譯館教科書編、 審,九年一貫課程推動等工作。主要著作有-課程發展基本原理 (高雄復文,民74 )、 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師大書苑,民 78 )、新世紀的課程改革(五南,民87)、新世 紀的學校 (台灣書店,民88),課程改革 (師大書苑,民88),和課程典範再建構 (高 雄麗文,民 92 )等十餘冊。 摘要 課程去理論化是台灣中小學課程實踐上的嚴重問題,導致教師失去課程主體, 淪為課程的奴隸,為教科書所役。教師為因應課程改革,促進專業成長,扮演知識 分子的角色,一定要覺醒課程理論,建立課程主體,本文呼籲 :「誰在乎課程理論」 的論述要轉變為「誰能不在乎課程理論」,並提出覺醒課程理論的途徑,藉供參考。 關鍵詞彙:教師主體、課程理論、課程意識 Key Words: teacher identity, curriculum theory, curriculum consciousness (374) 2 教育資料集刊第二十八輯 壹、前言 每次我到中小學演講或和老師討論時,常有這樣的反應 :「教授,您講得很好, 但這些課程理論有用嗎? 」,「不要告訴我們太多理論,只要告訴我們怎麼作就好 了!」在中小學教育現場,課程理論是被排拒的。即使在今天教育改革、課程改革 的潮流下,教師要恢復武功(reskill ),加強課程發展和設計的能力,雖已成為教育 界的共同看法,但教師對課程理論的冷漠仍依然如昔,現場仍瀰漫著一股「誰在乎 課程理論 」(周淑卿,2002 )的氣氛。 這種「去理論化」往往是課程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台灣九年一貫課程改 革也是「理論不在,盲目進行」,以致於遭受到巨大的瓶頸。例如被視為新課程精華 的「統整課程」,因為缺乏理論的引導,教師抓不到核心和重點,流於技術的操作, 只依據文獻或研習資料上寫的步驟,按圖索驥,第一步做什麼,接下來做什麼,勉 強「堆積」出一些東西。課程統整最重要的精神,如師生一起設計、知識的生產和 使用、師生角色的改變、民主社區的形成等真義,反而被拋在腦後,工具理性的色 彩極為明顯。結果雖然改革了,但並沒有產生改變(reform without change );甚至 被批評為「披著羊皮的狼 」,「快樂學習變成安樂死」,(歐用生,2003a )「去理論化」 的課程改革已付了慘痛的代價。 本文強調:因應當前的課程改革,要覺醒教師的課程理論,使理論和實際產生 「辯證」(dialectic ),並實踐到教學現場,這不僅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落實 教育改革的重要策略,更是教師建立主體意識的主要觸媒,因此今天 ,「誰能不在乎 課程理論」? 貳、教師與課程理論 教師「去理論化 」,甚至「厭惡」理論,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教師在實際經驗 中已體會出一套直觀的、隱含的、私人的專業知識(或手邊知識),而理論只不過是 外在的專家將他們的手邊知識加以概括化而已,信任理論等於否認自己專業知識的 合法性。其次,理論是從許多情境中的實際概括化出來的,否認了每一位教師獨特 的日常生活經驗,更威脅到教師界定其實際知識的能力;第三,理論是從模式化的 實際中導引出來的,使教師更意識到自己無權或無能。例如「潛在課程」的理論指 出許多再製、霸權、意識型態等問題,但這些卻非教師所能控制或加以消除的。 誰能不在乎課程理論?─教師課程理論的覺醒 3 (375) (Elliott,1991 ) 課程理論至今仍為學術界爭論的問題之一,如 Eisner, Vallence(1974)所云,今日 教育問題的爭論反映了關於課程形式,內容及學校教育目標之優先順序上的基本衝 突,而衝突的強烈及解決的困難,是由於不能認識各種衝突的課程概念,教育研究 常不探討其概念的基礎。因此他們強調要探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