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尔堡病毒:毒力与埃博拉病毒媲美的病毒2014 年9 月,西非的埃博拉
马尔堡病毒:毒力与埃博拉病毒媲美的病毒
2014 年 9 月,西非的埃博拉病毒正在肆虐,乌干达又出现了一
起类似出血热症状 (起病急,高热、呕吐、多部位剧痛、多器官大量
出血)的死亡病例,确诊为与埃博拉病毒为同一家族的马尔堡病毒感
染。同时,与死者有密切接触的197 人被隔离观察。好在没有进一步
的传播,否则又是一场“生化危机”。该病毒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
这得从头说起。
马尔堡病毒的发现与爆发状况
马尔堡病毒首次出现于1967 年8 月,在德国的马尔堡、法兰克
福,和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拉德,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感染了一种未知
的传染病。当时的31 个病人(25 名原发感染,6 人二次感染)发展
为极为严重的症状,最终引起7 人死亡。感染源追溯到一批从乌干达
运输至三地的非洲绿猴(African green monkeys, Chlorocebus aethiops )。
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分离得到的病原体是一种前所未见的丝状病毒,
并以当时发病最多的马尔堡命名为马尔堡病毒,由于该病毒引起的病
症多为发热及出血,遂将该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马尔堡出血热。
图:1967年马尔堡病毒爆发中分离的病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1]
后来在 1976 年首次出现的埃博拉病毒,科学家将其与马尔堡病
毒一起建立了一类新的病毒家族,以病毒形态命名为丝状病毒家族
(Filoviridae )。
自1967 年,马尔堡病毒绝迹八年,直到1975 年在南非的约翰尼
斯堡的一家医院接待了一位穿过非洲津巴布韦的澳大利亚人,他的症
状让人回想起了1967 年欧洲爆发的马尔堡出血热。这位旅行者死后,
疾病传染给他的同伴和一位照料他的护士,起先怀疑是拉萨热,病人
被隔离,很快限制了病毒的传播和爆发。二次感染的两例病人恢复,
马尔堡病毒被确诊为这次疾病的感染源。从1975-1985 年间,马尔堡
出血热只在东部和南部非洲零星发生。由于马尔堡出血热引起的死亡
率明显低于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马尔堡病毒一度被认为比埃博拉
疾病危害程度要小。直到1998-2000 年间及2004-2005 年间马尔堡病
毒的两次大爆发,改变了这种观点。1998-2000 年,在刚果民主共和
国的金矿矿工集体感染了马尔堡病毒,加上后续的传染,共引起154
人感染,128 例死亡,死亡率 83% ;2004-2005 年,在非洲安哥拉爆
发的马尔堡病毒感染人数374 例,死亡329 例,死亡率高达88% 。表
明了马尔堡病毒对公共健康的危害与埃博拉病毒同样严重。
马尔堡病毒的来源
马尔堡病毒是一种来源于动物的传染病源,存在于非洲某些区域
的健康宿主中。人和灵长类动物为二次宿主,表现出极高的致病性及
极高的死亡率。科学家经过数年努力,尝试在沙哈拉以南的非洲找到
丝状病毒感染的自然宿主,并未成功。但科学家发现,迄今为止绝大
多数马尔堡病毒的爆发都与人类进入栖息蝙蝠的洞穴有关,因而蝙蝠
被怀疑在病毒的传播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2007 年科学家从一种埃
及果蝠的健康群中分离了一株马尔堡病毒,与同年乌干达感染的马尔
堡病毒为同一株。不过现在还不确定埃及果蝠就是马尔堡病毒的唯一
宿主,或者说不清楚埃及果蝠为该病毒的天然储库或仅仅只是中间宿
主。
图:埃及果蝠及乌干达maramagambo 森林的洞穴。
马尔堡病毒的感染途径
初次感染马尔堡病毒的病人是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感染的,储存
宿主(几种蝙蝠物种)或二次感染宿主如灵长类动物。人与人之间的
传播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马尔堡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包括唾液、
汗液、粪便、尿液、眼泪和母乳)。典型的暴露风险包括医疗护理马
尔堡出血热病人以及不使用正确的保护方式处理病人尸体。需要特别
注意的是,该病毒在泪液、精液及肝活组织中可持续存在数星期至数
月,因此持续监测恢复期的病毒尤为重要。
马尔堡病毒的发病机制
马尔堡病毒发病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系列的尸体解剖学
和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揭示了马尔堡病毒感染的部分机制。马尔堡病
毒通过细小的皮肤损伤或粘膜进入机体的体内。进入机体后,能感染
机体的各器官组织,主要攻击对象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单核细
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在淋巴结、肝脏和脾脏中进行复制,在马
尔堡病毒感染晚期在人体的各器官都能检测到病毒存在。在整个感染
过程中导致大量淋巴细胞凋亡及免疫抑制;受感染的巨噬细胞产生各
种介质,并通过各种途径导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4张PPT).pptx VIP
- 分析化学英文课件CH01 Introduction 0830.ppt VIP
- 【新】珠海市纳税百强企业名单(权威).docx VIP
- 某水厂反恐应急预案范本.pdf VIP
- 2025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招聘合同制人员1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doc VIP
-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旋变零位初始角自学习方法及系统.pdf VIP
- 2025年交管学法减分考试题库以及答案(160题完整版) .pdf VIP
- GB50068-201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doc VIP
-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练习题(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