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进步经济思想观.doc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进步经济思想观.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进步经济思想观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迁进步经济思想观一 “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在先秦思想家中,老子宣扬无欲、寡欢;孔子鼓吹“安贫”,《论语》记载“子罕言利”的话,又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利”、“欲”为洪水猛兽,君子不言利。墨子尽管关心和同情劳动者的疾苦,但对于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主张也是比较保守的,特别强调“节用”。战国时的法家,讲耕战,也反对商人活动。“崇本抑末”成了战国至西汉的传统思想,封建统治阶级都视工商业为“末业”加以抑制。汉初明文规定商人不得为官,不得占田。这就严格限制了商人在政治上和在农业上的出路。而司马迁则不然,认为直接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基础。因为物产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要依靠商人互通有无,增进交流,丰富人们的生活,以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司马迁有一段出色的论述:“夫山西饶材,竹、谷、(泸)、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又说:“《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货殖列传》)司马迁对农虞工商同样重视,把它们视作衣食之原。他当然明白农、林、畜、牧和手工业创造财富的根本作用,但他更强调商业流通天下物资、货币,从而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农工虞乃生产之本,但如果没有商之流通,则将裹足不前。所以司马迁看重商业,并不是他个人有所人为的侧重,而是顺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司马迁认为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因此,他重视货殖,强调农虞工商四业并重,缺一不可。这与古代的传统思想和当时汉代的官方思想大相径庭、迥然不同,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司马迁就有如此的见解主张,这不能不说司马迁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 二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涉及的一些经济思想观,现在看来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世界经济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首先,提出了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在于逐利求富,这是人的本能需求决定的。在司马迁看来,经济的发展是有其内在动力的:这就是人们天生的求利求富的欲望。他非但不认为逐利求富是耻辱的、非正义的,反而认为这是所有人的共性。即“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史记“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的达官显贵,“守信死节,隐居岩穴”的清雅之士,都为的是“归于富厚”,而“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也。……赵女郑姬,设形容,楔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史记“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等等,“其实皆为财用耳”。无论是军士、奸人、少年、侠士、歌伎、游闲公子、猎者、赌徒、吏士,还是医农工商贾,其从事的各项活动,都是为了“求富益货”、“奔富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其次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司马迁认为人类还有一种本能,就是享乐的欲望。人类求利致富的本能,不须学习,人人都生而俱有。这种本能的充分发挥,使个人聚集财富,而受享乐欲望驱使又去消费财富。两者相反相成,构成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自然生态。整个社会的经济不需要谁去命令、召唤,而会自动地运转,趋于平衡。人们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自出”。“利”、“欲”是人的合理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动力。因此应当采用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那么,作为政府其经济政策的原则应该是:“故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与之争。”最好的办法是顺应自然,对人们的经济生活不加干涉;其次是以利益加以引导:“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万物“商而通之”,这样,“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当然,在必不得已时,国家也可对经济加以干预,不过要尽量减少;再次使用教育的方法说服人民,再次是强制、干预,最下策是与民争利。据此理论,司马迁认为西汉最好的时期是惠帝、高后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194年至180年。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民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是“善者因之”的最高境界。文帝时期,连番下诏,劝民归农,这在司马迁来说是“教诲之”,也就是第三等做法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