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痴心玉米事业 收获丰硕成果
痴心玉米事业 收获丰硕成果当人们一口一口地啃着香甜味美的玉米棒时,当人们吃着金黄的玉米面饼时,当金秋季节农民收获丰硕的玉米成果时,可曾想过:这是玉米育种专家们辛苦劳作的结晶……
一位来自大别山区20岁的年轻人,胸怀壮志,顶着烈日如火的酷暑,在漯河市农科院的试验田里忙碌着,他就是柳家友。1984年7月,他从豫南农业专科学校毕业,来到漯河市农科院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经过20多年的科研实践,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为漯河农业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任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秋粮研究室主任,兼任漯河市作物学会副理事长。
学习知识无止境,充实提高为科研
刚刚毕业时的柳家友,对种地几乎一窍不通,却要搞育种,一些人就嘲笑他是“对着瓦罐吹大笛儿”。柳家友却不信这个邪,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他省吃俭用,购买了许多专业书刊,废寝忘食地看。他很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更新,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他越来越觉得原有的知识无法适应新的科研环境,必须要用新的科学理论知识来武装、充实自己。为此,他克服了记忆力减退、工作繁忙、家庭负担重等诸多不利因素,先后于1993年9月~1996年6月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通过专升本的学习,获得农学学士学位:2004年4月~2007年6月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得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在学习中,他常常带着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虚心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同时,将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及时用于指导科研实践,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使科研工作稳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在更新科研理论知识的同时,柳家友很重视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以实际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多次被评为本单位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漯河市优秀党员;他负责的秋粮研究室,连年超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多次被评为院里的先进科室、优秀课题。他本人也连年考核优秀,多次被评为市、院先进工作者。
克服艰难困苦,做好本职工作
柳家友热爱科研工作,潜心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对此项研究的最新动态,把握研究方向。并根据国内有关现状和生产实际,承担和选定研究课题,更新和改进研究方法、手段,充实和补充专业研究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
玉米育种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尤其是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下旬长达一个月的高温授粉工作,这对每个玉米育种人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柳家友4年如一日,与玉米课题组的同志们一道,战斗在酷热难耐的玉米田间,套袋、授粉、观察、记载,每天田间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为了做好玉米育种工作,加快育种进程,每年冬季的海南加代工作必不可少。由于南繁经费紧张,柳家友同志就带领南繁人员租住在条件简陋的农户家中,每次从田间回来,总是汗流浃背,由于没有冲洗的地方,只能从井中打桶凉水,简单擦洗一下。为了节省南繁经费开支,他们精打细算,加班加点犹如是家常便饭。
忠孝不能双全 为事业殚精竭虑
2007年冬至2008年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海南也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长期阴雨低温灾害,给南繁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柳家友带领南繁队员每天到田间详细观察、认真记载,研究应对措施,圆满完成了南繁育种任务。至今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没有与家人在一起过了,妻子怀孕时,最需要他的关心,但他在海南;孩子小时候体质不好,冬天时常在夜晚发高烧,妻子多么希望他能在身边陪孩子去治疗,但他却远在天涯:父亲病重住院期间,他只到上海看望一次,就又去了海南。2006年春节前,其父亲病故,他匆匆料理完老人的后事,擦干眼泪,就又战斗在南繁基地的玉米地里。
为了他心爱的玉米育种事业,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他的家人无法让他改变,就只能适应了。
付出辛勤汗水。收获累累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多年的辛勤付出,柳家友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他先后主持或参加育成玉米新品种6个,其中豫玉6号、7号、31号、漯单8号、9号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漯湘玉1号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些新品种在河南、湖南及黄淮海地区累计示范推广2000多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5.6亿元。为我省及周边地区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最新主持育成的玉米新品种漯单12号在2007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种区试中表现突出,全省汇总平均亩产612公斤,已提前推荐参加2008年河南省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
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地厅级科技成果一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