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明清工商会馆重商主义价值取向及文化张扬
论明清工商会馆重商主义价值取向及文化张扬摘 要: 在明清时代的自然经济条件下,重农抑末,整个社会沉浸在重农的氛围中,唯有周流天下的商人,所到之处无不冲击自然经济的秩序,他们在自己的会馆中尽情宣泄被压抑的重商主义情怀,张扬商人的职业自豪和职业自尊,陈铺发财致富的人生梦想,将商品经济的趋利性质演绎的淋漓尽致,使会馆成为重商主义和市场教化的殿堂。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独有的现象。本文以山陕会馆为例,分析这一历史现象,以揭示明清商帮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表征,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
关键词: 工商会馆; 重商主义; 价值取向; 文化
中图分类号: K2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192-02
一、会馆选址的重商企冀
商人兴办会馆的直接目的就是保护他们在客乡的经贸活动能够落地生根,赚钱发财。对此,山陕商人从不掩饰他们修建会馆的趋利追求,《重修仙城会馆记》中就直接说“阙馆所由,李子曰:由利。乡人同为利,而利不相闻,利不相谋,则何利?故会之,则一其利,以谋利也。”嘉庆《井研县志》记述了包括山陕商人在内的“五省会馆”商人们对建造会馆张扬赢利的急切情怀,从“以著商贾辐辏亦升平富庶之征”的重商主义实际需要出发,山陕商人在对会馆地址的选择上莫不以名山、名寺、名宅为首选,借山川生辉实现谋利赚钱的梦想。自贡西秦会馆就设在陕商“八大号”所在地“八店街”的街头,又背靠凤凰山,凤凰山绵延至釜溪河,从远处看整个会馆造型像一条龙船,要将四川的银钱搬完,所以当地有一首民谣说“龙凤山像条船,陕西庙立中间。开封的“山陕甘会馆”则选在开封名胜徐府街,徐府街是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府邸所在,“在明代就是开封繁华的商业中心……《如梦录》中赞叹说此市有天下客商,堆积杂货等物,每日拥塞不断。到清代随开封城经济的复苏,徐府街集市日益扩大”,山陕甘会馆设在此街,使“山西、陕西、甘肃籍商人如鱼得水,活跃在集市上”,充分体现了山陕商人的商业眼光。
二、会馆建造的崇商观念
逆旅商帮在异地建造会馆,无非是为了显示他们的经济实力,为他们在各地的经营活动营造财源茂盛的市场气象,使会馆成为他们经营成功的物象标志。因为,在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排序,使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其子弟不得仕官为宦,经营常受官府勒索,而“无商不奸”的社会思维定势,使商人的正当经营得不到社会公正评价,商人备受压抑的情绪只能通过他们的钱财力量反弹出来,通过经济上的富可敌国、富比封君来呼唤他们要求与官吏绅士平起平坐的平等人格。因此,他们建造会馆莫不要求重楼飞檐,雕梁画栋,革翼翠飞,备极殊丽。对此洛阳山陕会馆《关帝仪仗碑》有一段极其精辟的分析,“吾实北之燕赵,东游齐鲁,南之吴楚之交,凡通都巨邑商贾辐辏之区,莫不有帝君庙,秦晋所聚集会馆尤多其只事帝君尤勤,以至而究其所以事之意,不过借物以为救眉之具至义为利之说。”这里将建造会馆,祭拜关帝最终达到以义取利的功利目的的表露的一览无余。
在传统等级社会,衣、食、住、行皆有苛细的等级规定,不得?越。山陕商人机智的将会馆与关帝庙合二为一,所以山陕会馆在各地均称为“关帝庙”,这样做既突破了官府对会馆建造规格的限制,取得了关帝庙的营造等级,又以祈祷关帝为主神,取得文化上的霸主地位和获得官府的合法认同。。自贡西秦会馆所以雄壮丽飞,歇山重檐,藻井彩绘,庭院流水,其风格与阿房宫有相似之处,就是为了展示山陕商人“客于天涯,地据名胜,据棘刊茅,遂壮丹台”的雄心和“三秦客友,运榷黔滇,连墙万艘”的经营业绩。汉口山陕会馆所以要修得规模宏大,雅冠众称,就是要达到山陕商人“弥生西北之辉煌乎,有章重尽东南之美如是”的建造愿望。湖北当阳山陕会馆,建造的“耸翠流丹,足令山川增色矣,”就是为了表现山陕商人自远方来导致其地“商贾辐辏,为民物阜滋丰之一助也”的经营功勋。河南舞阳的山陕商人更有趣。
在山陕会馆建造的布局上,山陕商人更是奇思妙想,勾心斗角,将他们商业经营上的足智多谋用建筑的物象形式烘托出来。四川成都的陕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二年,由寓居成都的陕西籍商人出资兴建。光绪十一年,又由成都33家陕籍字号筹资重建。相传该会馆地处低凹地,又不能就地取土,于是陕籍乡人返回故乡,背来泥土,填平凹地,修筑会馆。会馆建筑采取北方建筑风格,布局严谨对称,正殿为重檐歇山顶,以黛色简瓦覆盖,正脊两端饰以龙形兽吻,房屋构架为梁柱式,木窗雕镂精细,斗拱累叠,与蜀地建筑风格形成对比。
将会馆建筑与戏楼结合起来,是山陕商人对中国建筑发展的重大贡献。在山陕商人看来“无戏楼则庙貌不称,无戏楼则观瞻不雅”,他们在兴建会馆时,“继承了修建关帝庙必须建成戏楼,以备祭祀关羽时例有演戏酬神的传统……乾隆时戏楼已被纳入会馆的设计之中”。因此,山陕会馆是全国工商会馆戏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