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76例诊治体会.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交通医学2008年第22卷第1期Med J of Communications 2008,Vo1.22.No.1 · 67· [文章编号]1006:-2440(2008)01—0067—02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76例诊治体会 马 进 高宜录 沈剑虹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26001) 摘 要 目的:总结双侧慢性硬膜下血fI~(BCSDH)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BCSDH患者的 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采用双侧同时钻孔、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76例术后头痛、头 晕症状消失,精神症状好转。门诊随访,1个月后复发6例(7.89%)。结论:CT检查是一种快速简洁的诊断BCSDH 方法.MRI检查更能明确诊断;双侧钻孔、引流是治疗B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CT检查;MRI检查;钻颅血肿冲洗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 R651.1 5 文献标识码 B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BCSDH)在慢性硬膜下血 淡红色血性液体流出,说明引流管未置入脑组织里, 肿中并不少见,文献报道发生率国内14%『11,国外 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时嘱患者间断咳嗽,并摇 18.5%~19.5%『21。本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2006 动其头部以冲出沉淀的血液成分。至冲洗液清晰,血 年12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468例,双侧血肿76 肿腔充满生理盐水,外接引流袋。 例(16.24%),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5 术后处理 患者取头低脚高位,鼓励大量喝 水,不应用脱水剂,同时给予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一 般术后3~4天复查CT,引流彻底者拔管;脑膨胀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中男54例,女22例,年 不良,血肿腔有较多积液、积气30ml者,通过调整 龄60~81岁,平均75.5岁。有明确外伤史者54例, 头位继续引流。血肿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漏 其中头部碰伤44例,压伤1例,跌伤9例;外伤史不 者,抬高引流袋(超过头位lOcm),以防脑脊液过多丢 详22例。 失,手术后1周拔管。 1.2 临床表现 头昏、头痛47例,恶心、呕吐8例, 2 结 果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18例,双 下肢无力、行走困难5例,帕金森病表现1例,轻度 76例患者术后头痛头晕症状消失,肢体肌力恢 偏瘫2例。病程28~105天,平均69天。 复明显,帕金森病症状消除,精神症状好转明显。其 1.3 影像学检查 76例均行CT检查,血肿位于双 中有5例发生血肿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76例门诊 侧额颞顶区,巨大者达枕区;呈稍高密度和混杂密度 随访,1个月后复发6例(7.89%)。 16例,等密度19例,低密度41例;中线结构不移位 3 讨 论 58例,移位18例。双侧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缩 3.1 发病特点及诊断 老年BCSDH临床少见典型 小。58例行MRI检查,T1呈略高或高信号,T2信号 的头痛、恶心呕吐、眼底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随颅 增强,均与CT检查显示或疑有的血肿部位一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