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与整体、主体与客体的互涉——论李金发诗中的多维象征.pdfVIP

个体与整体、主体与客体的互涉——论李金发诗中的多维象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卷第2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O08年3月 V01.27 No.2 Joumal of Changehu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eier~ees) Mar.2008 个体与整体、主体与客体的互涉 — — 论李金发诗中的多维象征 哈建军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受象征主义的影响,李金发走上了象征主义的道路,他的诗歌中有着多维意象:象征主体 (诗人和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和象征客体 (被表现和被用来表现、象征的对象)之间的意合神涉,象 征的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契合互涉。 [关键词】象征主义;意象;个体与整体;主体与客体;互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o8)02—0081—04 “五四”以来,中国诗歌进入了“无治”状态,李金发从法国寄给中国文坛的《微雨》着实是 “其体 裁、风格、情调,都与现实的诗不同,是诗界中别开生面之作”n J。之后,穆木天、王独清他们对新诗的剖 掘,是在接受了象征主义的情况下,对初期白话诗的平白、泥实、缺乏想象等拙陋情形的批判。李金发选择 了象征主义作为其感情和理性精神的表达方式,是在他留学法国期间,其时正值法国资本主义思潮的再度时 髦,象征主义再次崛起 (也即后期象征主义的崛起)。虽然李金发本人的著述中突出的多是对波特莱尔、魏 尔伦、马拉美等的“迷恋”,但从他开始接受诗歌、创作诗歌到《微雨》等的出版,可以看出他是既接受了 前期、又接受了后期象征主义诗派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他也经历了从接受象征到把象征时的主体和客 体、个体和整体在创作中成功地互涉与契合的过程。他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一发表, 就真正引领了中国新诗的象征主义道路。 前期象征主义强调展示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超验的理念世界,要求诗人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在细节 上运用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通过丰富的扑朔迷离的意象描写来暗示、透露隐匿在日常经 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突出的是微观的、个体的象征,诗中的意象是孤独凄凉的,相互间关系很远。后 期象征主义多强调的是宏观的、整体的象征,诗中的意象是双向辐射、整体贯通,情感意蕴既指向抒情的主 体——诗人和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指向客体——被表现和被用来表现、象征的对象。 李金发开始写诗是从1912年在小城第戎开始的,到了巴黎,写了大量诗作,“都是在仅堪容膝的房子 里,在没有火炉的冬天里写成的。” 1922年冬,李金发与几个朋友去了柏林,在柏林继续进行美术雕刻的 同时写了一些诗歌,到了1923年2月他编成第一部诗集 《微雨》,过了两个月又写成了《食客与凶年》,在 1923年6月,又写成了《为幸福而歌》。他的诗的确给当时的中国诗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鲜活的空 气。 有必要探究的是,促使李金发思想和情绪诉诸象征主义的几个因素。一是李金发的个人气质,天性忧 郁,缺乏乐观的人世激情。他接受的也正是象征主义的这种曲折、含蓄、朦胧的表现途径,或者说象征主义 这种方式正适合表现他忧郁、脆弱、敏感、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对波特莱尔他们诗中的意象进行了自然地和 刻意地模仿,自称 “特别喜欢颓废派Charles BaudelmI℃的《恶之花》及Parl Verlaine的象征派诗,将他的全集 买来,愈看愈入神,他的书简全集,我亦从头细看,无形中羡慕他的性格及生活。”【2 他借鉴了波特莱尔等的 意象选择,如将 “恶魔”、“死亡”、“毒药”、“老妓女”、“蛔虫”、“强奸”、“豺狼”、“蝎子”、“秃鹫”、“毒 [收稿日期]2007—04—17 [作者简介]哈建军(1973一),男,陕西西安人,河西学院中文系教师,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 究。 · 8l · 蛇”、“瘟疫”、“痰液”等丑恶意象人诗,且把自己的生活情状与这些丑陋的意象对象,力求达到形神一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