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心衰的观察护理.pdfVIP

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心衰的观察护理.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174 · 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 10月第 3卷第 3O期 ChinaPracMed,Oct20o8,Vo1.3,No.30 分溶解再加上双黄连20m1,凉至 39℃ ~4l℃备用。对照组 0.01)。 按常规保留灌肠所必备的用物准备。 3 讨论 1.2.3 操作方法 观察组:①灌肠安排在患者晨起洗漱完毕 3.1 吸痰管灌肠法 ,可明显的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吸痰管管 或睡前进行,嘱患者排空二便并做好休息前的一切准备,取左 腔细,刺激性小,前端圆滑,柔韧适度 ,对肛门括约肌及直肠肠 侧卧位;②将配制好的灌肠液链接吸痰管,准备插管;③按常 壁刺激性小,易于插入肛门,减轻了患者痛苦及恐惧心理,增 规灌肠法操作,根据纤维结肠镜术所提示的病变部位而调整 加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易于接受 ,传统灌肠法由于普通肛 插管深度、灌肠液速度 :①插管深度:直肠炎插管深度为7~ 管质地较硬 ,管腔大,管壁厚,易损伤直肠黏膜 ,患者明显感觉 10cm,乙状结肠炎插管深度为 13~15cm,乙状结肠以上部位 不舒服。 炎症插管深度为 15—20cm,到达所需深度后,用注射器缓慢 3.2 吸痰管灌肠法 ,可明显的减少药液外溢。因吸痰管细可 注入药液;②注药速度 :直肠炎或乙状结肠炎以10cm /min 达乙状结肠或直肠中段等部位 ,能明显减少药物外溢 ,延长药 注入 ,乙状结肠以上部位以15ml/min注入,以患者感觉下 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肛管灌肠由于普通肛管质地较硬, 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灌肠完毕,将吸痰管末端抬高,让 管腔大,不易越过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灌肠液常潴留在直 管内药物全部灌入肠内 J。然后拔出吸痰管,嘱患者抬高臀 肠内,对肠壁产生压力刺激 ,引起压力感受器兴奋 ,造成降乙 部 ,根据病变部位转换灌肠后体位:直肠炎,左侧卧位一俯卧 状结肠收缩,灌肠液停留时间缩短,由于肛管插入深度不够或 位一仰卧位 ;乙状结肠炎,臀部体位抬高 10cm,左侧卧位一 肛管及灌肠液刺激引起肠痉挛 J,易发生药液外溢。 俯卧位一胸膝卧位一右侧卧位。观察灌肠后第 1次排便时 3.3 吸痰管灌肠法 ,可提高药液在肠道的保留时间。因用注 间,即为保留时间 J。2次/d,每30d为 1个疗程,1个疗程 射器直接衔接吸痰管,压力小,又能严格控制灌肠注药速度, 后,根据临床症状或结肠镜检查结果判断疗效。对照组使用 使患者在灌肠中无便意感,明显使药液在肠道保留较长时间, 的药物与观察组相同,按 《护理学基础》中保 留灌肠方法进 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 行,方法略。 3.4 采用吸痰管灌肠法灌肠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能尽快 1.2.4 疗效标准 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 改善患者的症状 ,使药液能充分发挥药理作用,提高治疗 正常,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 效果。 复查黏膜轻度充血,无溃疡形成 ,大便检查正常。无效:经治 综上所述,吸痰管灌肠法,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药物 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外溢,控制注药速度 ,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增加药 1.2.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总有效率 比较,灌肠外溢率比较, 物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利于药物吸附,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 结果 参 考 文 献 2.1 两组 UC患者治疗效果 比较 观察组治愈 21例 (55%),有效 14例 (37%),无效 2例 (5.2%),总有效率为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5. 92.1%。对照组治愈6例(20%),有效 14例 (47%),无效 10 [2] 叶任高.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46. 例 (33%),总有效率为67%。68例UC患者均在治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