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观念下中西方城市街道空间特色形塑及其借鉴意义摘要:本文从剖析中西方传统观念架构下的城市街道空间形塑的特色与对比出发,意在引起人们回归对地方性特色的思考,从而重视在设计中对人性化、地域化的借鉴与体现。
关键词:中西方;传统观念;街道空间特色
街道作为一种文化特质表现,是与人类生活最紧密的城市元素之一,在城市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席位。于城,形态从自由到规整,从封闭到开放,从分散到绵延,于街道,理念也经历着从无到有,形式与用途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街道逐渐成形,经过人的街道,马车的街道,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逐渐发展成为设计的主流思想,倡导以大花园取代工业革命时期的拥挤的街道和广场;以现代主义的宽阔大马路取代传统城市亲切的小街道,在现代主义理论和现代技术的支撑下,传统城市结构丧失,消极空间不断增加,街道空间日益减少,经过了柯布西耶“无街道”的冲击,20世纪中后期,简“有街道”的倡导,新城市主义理论的诞生试图“以人为中心”,创造多样性、人性化、社区感的城镇生活。这仿佛是一个轮回,它的某一部分呼唤着我们回到传统去,溯本逐源……
在今天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虽然各国现代性的街道空间趋于雷同,但纵观中西方传统街道空间及其形式,其差异性有目共睹,究其根源,为中西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乃至哲学思想上存在相异性。
1.文化体系对街道空间的影响
1.1中国传统城市街道文化论
从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街道的态度。
1.1.1中国封闭的社会制度对街道空间的影响
北宋以前内敛的社会情绪,封闭的里坊制度,严格的夜禁制度导致街道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虽然其作为公共空间在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作用,但仍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公共活力与表现力。
1.1.2“礼制”对中国街道空间的影响
自西周始,在中国文化界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礼制”思想,深深影响着体现统治者权威与等级观念的城市建设。崇尚血缘关系,将家族内部统一起来,建筑群围合而内聚,使得古代中国更注重亲近内院空间,冷落了与血缘以外的人进行交流的公共街道空间。国治秩序为“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家治秩序为“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在如此井然有序的国家与人家内部秩序以外,是对外部空间组织的淡漠,并且缺乏充实空间的观念。门内之事恩掩义,门外之事义斩恩”,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内外”的区别对待,在门内的人情味要胜于在门外。唐代将孔子“礼制”发挥至极致,直到北宋中期,“城市对外的水运、陆运和内部街道相结合,出现了交通枢纽点,商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商业街的出现使原本单调乏味的旧街道有了一些改观,增加了场所感和生活性。但由于深受礼制影响而改变不大。
1.2 西方传统城市街道文化论
在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中提到,西方有”穿着鞋生活的气氛”,是由“独立个体的对立而形成的外部秩序空间”。西方人在自己家中穿着鞋,走到街道上穿着鞋,再从街道走进商店、饭店、旅馆都是穿着鞋的,他们对空间的理解不像东方人有明确的内外之分,街道是家中生活的延伸,那些提供活动的公共建筑是秩序的延续。在西方城市建设史中,教堂一度成为城市的标志,是城市权利的象征,人们在教堂中祈祷、集会,在教堂外的街道上交流、理解,街道扩展成广场,成为人们户外聚集的重要场所,街道的功能丰富,内涵深远。著名的意大利街道又被卢原信义称为没有屋顶的室内空间。西方人尊重外部空间,将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同等对待,而热衷于把外部空间整顿为美好的空间。
2.空间观念对街道空间的影响
2.1 中国传统城市街道中的空间观念
由于中国传统街道是由方形院落围合而成,也就难以形成“阴角空间”,即内侧凹进去的空间,相对的“阳角”指外侧突出的空间。传统院落的围合致使阳角空间很容易形成和创造,而阴角空间却少有了。阴角空间在街道设计中就像水流淤塞,给行人提供出行中的休息场所,转角的封闭形成令人安心的空间,充当着包围着人,给人温暖和安稳的角色,也为城市空间增添了魅力。再说中国传统街道,即使有了建筑或院墙的退后,给建筑面前留出了一片空间作为广场用地,在广场四角也多有道路通过,转角因道路而不完整围合,虽形成了广场,却没有形成有围合感的内聚阴角空间,不能成为人长时间停留休闲的场所,该空间的使用魅力就大大下降了。
2.2 西方传统城市街道中的空间观念
2.2.1“图形”和“背景”
美国评论家鲁道夫斯基在《人的街道》一书中论及意大利街道:“街道不可能在什么都没有的场所存在,亦不可能与周围环境分离。”充分涉及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形”和“背景”的问题。将建筑外部空间看成图形还是背景,直接关系到设计者对外部街道空间的态度。在典型的意大利街道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产业集聚带动广西城市化发展.doc
- 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工业FDI发展影响分析.doc
- 产品故障后归因对消费者情感反应及重复购买意向探究.doc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现代拓展.doc
- 产品责任险引发三方利益博弈.doc
- 产权分析视阈中农村贫困.doc
- 产权制度诱致性变迁及民营化.doc
- 产权多元化改革存在问题解析.doc
- 产能过剩 船舶投资需谨慎率先复苏 中国船企成明星.doc
- 产能过剩困境下焦炭企业运营策略.doc
- DB23_T 3866-2024冰上龙舟赛事组织服务规范.docx
- DB32 2163-2012 棉纱单位可比综合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ocx
- DB32∕T 2429-2013 棉花田间生长发育观察记载规范.docx
- DB23_T 3820-2024 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数据质量管理规范.docx
- DB23_T 3474-2023非煤智慧矿山信息系统技术规范.docx
- DB3201_T 1106-2022 工程地质层划分技术规范.docx
- DB33T 2515-2022公共机构“零碳”管理与评价规范.docx
- DB3301_T 0415-2023 装修垃圾收运处置管理规范.docx
- DB3311/T 106―2019“丽水山居”民宿服务要求与评价规范.docx
- DB3201T 1127-2022 慈善捐赠受赠管理规范.docx
最近下载
- 铁塔室外光电一体箱(技术规范书)-.docx VIP
- 铂科磁材在太阳能逆变器的应用.pdf VIP
- 2025·上海浦东新区·二模智慧藏于“笨办法”:慢工出细活的真谛+审题立意及范文-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各地名校模考卷作文导写.docx VIP
- 经血源传播疾病的医院预防控制措施.docx VIP
- 安全操作规程(全套).doc VIP
- (word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合格证第四版参考题库答案.pdf VIP
- 2025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从“乐在其中”悟人生真谛”审题立意及范文-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各地名校模考卷作文导写.docx VIP
- 2021版 客户侧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要求 第1部分 10kV用电客户电能计量装置.docx VIP
- Q∕SYCQ 4008-2022 工业用液化轻烃原料(打印版).pdf VIP
- 租房合同范本(完美打印版)6篇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