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核心技术市场横刀立马
在核心技术市场横刀立马方沛宇,男, 38岁,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1990年获日本政府文部省奖学金赴日留学,先后在琉球大学和东京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大学助教,大型企业的系统工程师等职。2000年4月于东京设立DYNA株式会社,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3年回国,与数名留日学子和日本专家共同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数字家电解决方案的研制开发及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企业――。
他曾经是右派的儿子。
他曾经是北京大学的高才生。
他曾经在日本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在那里让人羡慕地生活了十年,却坚持不入日本国籍。
虽然知道很难,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创业。
他和自己的团队正在开发中国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还在动手研究开发可以让人们在家中的任何地方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听音乐、欣赏电视节目的无线智能显示器。
他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却也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在坎坷中走向北大
2004年盛夏的一天,来到我办公室的这个瘦高个儿,名叫方沛宇。
他操着一口带有东北语音的普通话。由于我军旅生涯的第一年是在东北度过的,因而每每听到这样的语音,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比如想问问对方是“哪疙瘩银(人)”等等。这天一问,方沛宇的籍贯果然是辽宁省沈阳市属下的新民县。此地距离我从军伊始的地方相距不远。
然而,方沛宇由于父母工作地点的关系,却是1966年出生在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
在我印象中,方沛宇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由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人生旅途都是比较顺畅的。但他却不然。又是由于其父母的关系,方沛宇的童年比同龄人曾经多了几分坎坷。
他的父亲名叫方嘉琳,是辽宁师范大学数学系拓扑学专业颇有造诣的教授。然而1957年那个风云突变的夏天,方教授却被打进了“右派”的“深渊”。由于那时方沛宇还没有出世,他父亲戴着沉重的政治“帽子”凄楚度日的情景暂无须细说。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的那年,方教授和众多“右派”一样被“回锅”,已在襁褓中的方沛宇不管有没有记忆,也不得不跟着吃尽苦头。
1969年,随着“清队整党”、“斗批改”的日益深入,许多被冲击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都被“一窝端”地到农村“插队”,戴着沉重帽子的方教授自然在劫难逃。于是,年仅3岁的方沛宇也不得不跟随父亲和曾为东北大学机关干部的母亲任自媛一道,来到吉林省扶余县“落户”,过了好几年与广大贫下中农同甘共苦的农村生活。
回想起这段特殊的经历,方沛宇感叹:“出身”不好,使自己从小就体味到要“夹着尾巴做人”,也懂得了与那些“根正苗红”的小伙伴们相比,自己没有更多其它的“资本”,只有靠个人努力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才能有立身之地……这种认识,对一个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财富。
1972年,随着“913”林彪乘坐的那架“三叉戟”在蒙古温都尔汗轰响爆炸,许多干部和知识分子开始盼到了“解放”的希望。在农村“插队”数年的父亲被分配到四平师范学院任教,小方沛宇也跟来到四平市,并在这座曾因辽沈战役中的一场攻坚战而著名的小城中度过了11年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算幸运的人生经历,往往更能激发一个人不甘沉沦的奋斗决心。方沛宇从小学习十分用功,成绩自然也是同龄少年中的佼佼者。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好学精神,从跨进小学校门到高中毕业,他曾经几次跳级,因而一般人需用12年读完的整个中小学,他只用了9年。
1983年,方沛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温暖春风,结束了高中的学业。
该报考“志愿”了,把哪个大学填在第一?
生活在东北小城的青年学子方沛宇,有着十分宏伟的志向:“要报,就一定要报全国第一流的名校!”
有志者事竟成。这一年,方沛宇果然如愿考入了对广大莘莘学子极有诱惑力的北京大学力学系。
从此,湖光塔影的美丽燕园,留下了这个东北青年孜孜不倦勤奋求学的身影。宿舍――教室――饭厅,几乎成了方沛宇一日生活的“三点一线”。
那几年,他或许还未能设计出自己今后将要绘制的人生蓝图,但他今后必须的种种知识基础,却都无疑是这段时间所打下的。
1987年,方沛宇手捧着丁石孙校长签发的毕业证书,离开了燕园。他忘不了升他养他的那片东北大地,因而回到了父母所在的东北海滨城市大连,被分配到大连轻工业学院担任助教。
求学东瀛,心系故土
年轻人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充满喜气的。1988年12月25日,是刚刚在中国大陆引起人们好奇与兴趣的“圣诞节”。方沛宇怀揣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同自己初中、高中时代青梅竹马的同班同学杨海英喜结连理。
人逢喜事儿精神爽。也就是在这操办自己人生大事的前后,方沛宇又接到了大连工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然而,出人意外的是,他没有立即去就读。
原来,对自己的未来,方沛宇还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