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金融衍生品――KODA.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异金融衍生品――KODA

奇异金融衍生品――KODA【摘要】中信泰富为规避澳元汇率上涨而使其采购成本增加的风险投资于金融衍生品KODA,却导致了巨额亏损,该事件除了警醒我们认清KODA的真面目之外,也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不能为有避险需求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套保工具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KODA障碍期权 套期保值 杠杆 金融风险 随着中信泰富澳元外汇合约巨亏150亿元、碧桂园投资金融衍生品亏损12亿元和中国内地投资者香港理财导致数亿元亏损事件的不断暴光,一种叫做KODA 的金融产品进入了中国大陆公众的视野。人们不禁要问:KODA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能使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中信泰富和碧桂园遭受如此重创,令已经具备一定风险意识的内地投资者的财富转瞬间灰飞湮灭? KODA的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也被称为Accumulator,国内翻译为累计期权。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是奇异期权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的期权产品,奇异期权主要对到期收益的特征、附加期权激活或终止机制、多种标的资产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以障碍期权为例,只有当标的价格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期权合约才会被激活生效或者终止废除。奇异期权特征源于业界对高风险管理产品的需要以及投资银行为客户创造个性化金融产品的动机。 而KODA正是一种复杂的障碍期权,它可以和外汇、股票、石油期货等挂钩,设有取消价及行使价,在合约有效期内(通常不超过1年)以低于现时价格的水平为客户提供外汇、股票等标的资产。KODA有四个特性:一是买入标的资产的行使价往往比现价低10%-20%;二是当标的资产的价格升过现价3%-5%时,合约自行取消;三是当标的资产的价格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双倍吸纳标的资产;四是合约期一般为3个月至一年,投资者只要有合约金额40%的现金或标的资产抵押即可购买,因此这一产品往往带有很高的杠杆性。Accumulator因其杠杆效应,能在牛市中放大收益,在熊市中加倍损失而被香港投行界以谐音戏谑为“I KILL YOU LATER”。这种产品最大的杀伤力是:客户的盈利在事先就被锁定,但是如果市场逆转,其亏损将被无限放大。 以标的资产是中国移动股票为例:若中国移动现价为100元/股,KODA合约规定20%的折让行使价(strike price),3%的合约终止价(knock out price),两倍杠杆,一年有效。也就是说,尽管中移动目前股价为100元,但KODA投资者有权在今后的一年中,以80元行使价逐月按合同约定数量积累中移动股份。如果中移动股价升过103元,合约自动终止;如果合约不满一个月便终止,投资者至少能够获得一个月的股份,并可以立即售出获利。但是如果中移动股价跌破80元,投资者必须以80元价格双倍吸纳股份,直至合约到期。 这样的产品在牛市,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2007年股市高峰时,不少股票特别是中资股单日暴涨的不在少数,这对于KODA投资者来说,就像“捡钱”一样,合约也经常在签约后数天甚至是当日自动终止,投资者超短线收益20%的例子不胜枚举。据统计,2007年,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超过七成的投资者以KODA形式购买股票。私人银行的资金占香港散户资金一半以上,客户人数不多,但是金额庞大,而且多采用杠杆借贷。不过,当市场越走越高,行使价也越来越高,尝到甜头的投资者开始加大筹码,他们似乎不知道风险也在悄悄倍增。11月以后,港股节节败退,不少KODA挂钩的热门中资股出现三成、四成甚至五成的跌幅,KODA投资者们也只有照单全收,如果合约要求双倍吸纳,那么连续几个月的跌势对于他们来说不堪回首。仅在2007年,整个香港金融市场成交的累积期权合约总值就在1000亿美元以上(2007年,香港的GDP总量也才1600亿美元),涉及到包括星展银行、渣打银行、荷兰银行、汇丰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同时,2007年美国的GDP总量是13万亿美元,但是华尔街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就达到了60万亿美元,是实体经济的4倍多。与金融衍生产品同步急剧增长的是华尔街金融从业人员的奖金和分红,2007年华尔街仅高管层的奖金总额就高达400亿美元。但盛宴的狂欢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正是因为这种贪婪和疯狂导致了2008年的华尔街风暴。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KODA产品积聚的风险随着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暴跌急剧放大,把投资者的财富席卷一空。 星展(香港)的私人银行客户郝婷在2007年7月、8月间,累计往星展(香港)账户存入8088万港元,同意购买所谓的“打折股票”其实是KODA。2007年11月,薛女士在星展(香港)的账户被冻结,银行的对账单显示,其总资产净值为-9446万港元;北京律师赖建平,在香港荷兰银行投资2000多万港元购买KODA,如今不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