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制造业就业演变趋势分析及判断
我国制造业就业演变趋势分析及判断在未来15年我国工业化加速推进时期,制造业作为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否会延续1995―2000年间产出高增长、就业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态势?通过国际比较和数据分析,我们认为,未来5年,我国制造业就业会快速上升,于2009年将达到11435万人,然后在2010年左右出现一个趋势性下降的拐点。到2020年,制造业就业增长将趋于平稳或略微下降。
一、从国际比较看,就业增长还有很大潜力
我们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结构偏离度模式,对制造业就业潜力进行国际比较。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行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的绝对值。一般来说,结构偏离度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结构正偏离的行业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性,而结构负偏离的行业则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性。根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我国2003年的人均GDP为9105元(当年价),折算为1980年美元为722美元。按照内插法计算,722美元对应的产出比重和就业比重分别为15.7%和12.8%,而我国2003年制造业实际的产出和劳动力比重分别为39.9%和12.1%。显然,与国际标准模式相比,我国产出比重明显偏高,就业比重明显偏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偏离度大大高于国际标准模式的要求。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未被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随着工业化的继续推进,制造业部门结构偏离度下降的趋势会停止,部门就业弹性有可能上升,制造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会有所改善。由此可见,我国制造业就业还远未达到高点,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就业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存在上升的潜力。
二、未来5年制造业就业将呈现快速上升势头
在1995―2000年间,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制造业企业开始大量释放富余人员,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员无论是绝对人数还是相对比重都出现了快速、持续、大幅的下降过程。由此,不少同志认为,制造业对劳动力的直接吸收能力已经大大减弱,加上技术资本排斥劳动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制造业就业增长的空间有限。我们认为,要把握我国制造业就业的演变趋势,必须要准确认识这次较长过程的下降。就业下降有两种可能:一是这种下降是一种趋势性的持续下降,2001、2002年开始的上升属于下降中的波动,整体走势处于下降通道中,至今尚没有看到阶段性上升的趋势;二是这种变化只是阶段性下降,2001年是下降趋势的结束,2002年则是趋势性上升的开始,目前正处于上升通道中,未来5年制造业就业将面临上升的趋势。哪一种推测更符合实际呢?
从制造业就业的演变过程看,我国已经提前经历了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代的经历,但是其到达的水平仍然十分初级。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特殊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实行了一种赶超式的工业化战略,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殊国情,即特殊的体制和特殊的产业结构格局。1995―2000年间制造业就业的深幅调整,是我们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国有企业转制不得不经历的阵痛,这一调整并不代表今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制造业就业仍将延续以往的下降趋势。应该说,过去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造成的就业释放能量已经基本消化完毕,在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制造业景气回升、外出务工劳动力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制造业就业近期有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和新的变动趋势。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推进阶段,各地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针指导下,特别重视发展工业,通过加强产业聚集、完善产业链、改造传统产业等手段,加大制造业招商引资和投资力度,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技术改造和配套能力提高,其就业规模仍将延续扩张势头,重加工制造业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机电行业因其产业规模扩大也将带动就业上升。随着工业化的继续推进,制造业就业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这几年制造业的效益指标和景气回升情况看,未来几年制造业就业将继续增长。200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利润总额为4148.72亿元,2003年制造业利润总额为6165.1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行业盈利面明显扩大,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
按照我国现有的统计口径,制造业就业的数据由城镇和乡村两个部分汇总而成,其中,城镇部分包括国有、集体制造业就业和个体、私营制造业就业两部分。我国制造业就业在1995―2000年间的大幅调整和下降主要是由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下降造成的。城镇私营、个体制造业就业这种非正式就业其实一直在增长。由于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增加,乡村制造业就业也在不断增长,并已成为制造业就业增长的主体部分,2003年乡村就业人员中在制造业中就业的人数已达到4937万人。这一点可以从1978―2002年24年间,制造业就业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变化中清楚地看出来。在这24年间,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逐题详解).docx
-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南华侨中学自主招生地理试题.docx VIP
- 2024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典型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4年版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典型题题库.docx VIP
- 重症医学科ECMO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4版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典型题题库.docx VIP
- 2024年度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典型题题库.docx VIP
- 餐饮行业厨房设备维护方案.docx VIP
-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全).docx
- 信息发布系统简介.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