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楼心月”“扇底风”到“落花”“微雨”——试论小山词之妙用天气描写.pdfVIP

从“楼心月”“扇底风”到“落花”“微雨”——试论小山词之妙用天气描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楼心月”“扇底风”到“落花”“微雨”——试论小山词之妙用天气描写

概括说来,《小山词》中关于天气状况的描写有重虚写和多泛写的 两个特点。所谓虚写是取天气状况之神韵,借用天气词汇叙写其他事 物和情景,以达到一种巧妙的表达效果。比喻是虚写中的一种特殊形 式,是把天气作为喻体与其指向的本体直接对应的修辞手法。筒而言 之,虚写就是借天气写它物。小晏关于天气词汇的比喻通常是注重取 其形似,而虚写的关键则是在于把握其神。即摹写的重点并非是字面 上的天气细节,而是取天气状况之情韵,结合丰盈的情感将其虚化 。 如果说如周邦彦、秦观善作工笔画,那小晏则长于取其神韵的写 意渲染。如晏几道的名篇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中的 “舞低杨 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一作影)风”,小晏用十四字把彻夜欢筵上的 71 歌舞盛况,以及其中细琐微妙、曲折缠绵的情绪表达得如此妥帖,且辞 藻优美、声韵铿锵、动人心扉 。似实而却虚,宛如银幕上的电影,当前 0 一 现,煲归乌有;似梦而却真,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 0 Co 在 (缪钺、叶嘉莹 《灵溪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然而对这千 第 古名句的解读则是历来众说纷纭。杨柳和月是实景,桃花和风是虚 o) 期 ^ 景,桃花是歌者手持之扇上所画的桃花,而这里的 “风”则是众人纷争 总 第 的关键点。沈祖菜先生在 《宋词赏析》中解释道:“悠扬宛转的歌声在 一 上 其中回荡的空气 。歌声在空气 中回荡,歌声停了,音波就消失了,似乎 、一 期 风也歌尽了。唱时有时以扇掩 口,其声发于扇底。”并以温庭筠 《菩萨 、 / 蛮》(水精帘里颇黎枕):“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指花香在头上扩 散,为旁证,认为他们是注意到了空气 (风)能够传播气味和音响的物 理学作用,而在文学创作中利用这种作用来成功地表现了各 自想要表 现的意境 (沈祖蕖 宋《词赏析》,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而王双启先 生则解读为歌者手持桃花团扇而唱,美妙歌声从扇底传 出,似是暖洋 洋、软绵绵的春风吹拂 (王双启 《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 年版)。也有学者认为,风是扇动桃花扇之风,词人把 由于长时间挥动 而渐渐止息的歌扇,想象成是歌声耗尽了桃花扇底飘出的风,从而形 象地描写歌声余音缭绕,突出歌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