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催生武钢增长模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发展催生武钢增长模式

科学发展催生武钢增长模式一组数据形象地勾勒出武钢科学发展的成长轨迹:2003年武钢的钢产量仅比1993年的506.4万吨增长了348万吨,增长不到3/4,但武钢2003年实现利润26.83亿元,比1993年7.1亿元的利润增长了近4倍。2004年实现利润有望突破70亿元,利税首次突破100亿元,出口创汇达3亿美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武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走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发展之路,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能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品种质量优、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大、规模效益好”的增长模式。 摆脱大路货的恶性竞争,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战略转变 武钢是50年代苏联援建的老企业。到90年代初期,其工艺和设备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一个时代。武钢面临着多种选择:以量取胜,通过上规模,继续进入大路货产品的恶性竞争;以品种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占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武钢最终选择了后者。 十年之后,当武钢总经理刘本仁回顾这条充满风险的发展道路时,不无坦诚地说:选择这条道路是市场竞争逼出来的。 从1993年起,武钢自筹资金350多亿元,实施了高起点、高水平、低投入、高产出的技术改造。 1993年,武钢完成了对热轧计算机的更新改造。这套由美国提供硬件、武钢设计软件,在运用大型计算机实现冶金过程自动化方面,武钢一步跨入了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武钢因此获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随后,武钢对该厂进一步改造,其拥有的弯辊、窜辊及板型控制技术堪称国际一流,从而保证了集装箱板、石油管线钢等“双高”产品的生产。 1996年,投资70多亿元的第三炼钢厂建成投产。其拥有的一系列工艺技术,达到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这座拥有30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钢厂投产以来,炼钢品种达248个,大部分技术质量指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当年,投资9亿元,我国最大的年产70万吨的现代化高速线材生产线建成投产。该厂轧制规格全,产品尺寸精,填补了我国用一火成材工艺生产出钢帘线、预应力钢丝、冷墩钢等方面的空白。 1998年,投资30亿元的冷轧硅钢厂改扩建工程竣工。不仅使武钢的拳头产品硅钢的生产能力由7万吨跃升到40万吨,而且使4个品种32个牌号规格跃升为10个品种76个牌号规格,其国际先进水平实物质量产量比达97%,超过了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 2004年4月,投资40多亿元的第二热轧厂建成投产。该厂主要生产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管线钢、集装箱钢、船板、高强度结构钢以及轿车面板、高档家电板的原料,其产品不仅填补了一系列的国内空白,形成进口产品替代,而且使武钢优质热轧板的年生产能力猛增到800多万吨。 脱胎换骨的改造和以及“双高”产品的大量增长,使武钢有了市场竞争的“撒手锏”。 1999年5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武钢。在这座现代化的钢城,江总书记两次感慨地赞叹:“10年没来,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哟!” 近3年来,武钢囊括了黄河、长江等20座大型、特大型大桥用钢的供货权,开发总量突破20万吨,使武钢成为国内最大的桥板生产基地。武钢桥板还走出国门,在缅甸、孟加拉等地的大桥建设上走俏。 2001年10月,武钢研制的新型耐火耐候钢通过了4位院士、7位教授的鉴定。试验表明:该钢种在摄氏1080度的高温中,可以在两个半小时内保持坚挺。专家们对这种技术含量较高的钢高度评价为“国内首创,填补空白,其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01年11月和2002年6月,刘本仁总经理亲自主持,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了该钢种的推介会,引起国内外建筑商、设计师和钢材经销商们的密切关注。 “九五”期间,武钢共研制开发出75个系列、187个新品种,形成了桥、管、箱、军、电、车、线等为重点的精品名牌产品,其中大多数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3年,武钢的“双高”产品占到全公司钢材总量的51.8%,其中新产品占30%,达到98.81万吨,较1996年的7.63万吨增长13倍。新产品的绝对量和比重在全国冶金行业中名列前茅。 减员增效从“七万人不吃钢铁饭”到非钢产业大发展,降低成本从“拧毛巾”到“外科手术”,武钢的内部改革,逼出了企业竞争力的迅速提高 在世界现代钢铁工业经济坐标中,人均钢产量是衡量钢铁企业生产力的标志性指标。1993年,当刘本仁就任总经理时,12万人的武钢年产400多万吨钢,人均年产量不足50吨,与当时的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只是他们的1/20。 刘本仁总经理非常清醒地看到因人员负担过重,成本过高给武钢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就是说,无论武钢人如何投资搞技改,无论武钢人如何加班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