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设认知 - 南一书局.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设认知 - 南一书局

「後設認知」在教學上的應用與啟示 *高雄市內惟國小 鐘素梅 主任 壹、前言 「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一詞自從1970年代出現後,就引起學者相當廣泛的討論與研究。雖然「後設認知」一詞是新的,但其概念有歷史的淵源,也由於淵源的不同,使後設認知的含意相當混淆,它的名稱也有多種,有許多問題仍待心理學家進一步探討釐清。再加上後設認知的概念對許多領域的學習都非常重要,使得各領域的學者紛紛探討後設認知的應用。因此,後設認知的研究已蔚為一時風尚。本文擬探討後設認知的定義、內涵、起源、和認知的差異、重要性與發展,以及教學上的應用,來對後設認知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並對學習有所啟發。 貳、後設認知替代名詞 後設認知的名稱有許多種(Kitchener ,1983),可整理如下表所示。 替 代 名 詞 使用者 認知監控(cognitive monitoring) Flavell,1979 執行歷程(executive processes ) Brown,1977 自我溝通(self-communication) Meichenbaum and Asarnow,1979 知識的知識(knowledge about knowledge ) Brown,1977 認知的認知(cognition about cognition) Flavell,1979 思考的思考(thinking about thinking) Glover and Bruning,1987 參、後設認知的意義 對後設認知的定義,相當分歧,在此介紹一些中外學者對後設認知的解釋。 一、Flavell(1976)認為:後設認知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認知的歷程、產品,或任何與此歷程、產品有關事物的知識。 二、Costa(1984)認為:後設認知是一種了解自己知道什麼及不知道什麼的能力。又認為:後設認知是計畫一種策略以生產所需資訊的能力,亦即有意識以自己的步驟、策略,去解決問題,以及反省和評估思考結果的能力。如果能掌握腦子裡面的內在語言,能夠評估自己做決定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則我們就曾體驗到後設認知了。 三、Mayer(1987)認為:後設認知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認知歷程的知識和覺察。 四、陳李綢(民77)認為:後設認知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知道事情的理解。 五、幸曼玲(民78)認為:後設認知是指自己監督、評估、比較、指揮、運用自己已有知識的一種歷程。 六、張景媛(民79)認為:後設認知是指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歷程,能夠掌握、控制、支配、監督、預測、評鑑等的一種知識。 七、鍾聖校(民81)認為:後設認知主要是對認知的認知。如果認知涉及知覺、理解、記憶等,那麼後設認知便涉及思考一個人自己的知覺、理解、記憶等。這些對認知的不同認知,可以冠上後設知覺、後設理解、和後設記憶等稱呼,而後設認知是它們的總稱。 綜觀上述,可見學者對「後設認知」的解釋,雖然言人人殊,但卻大同小異。綜合言之,後設認知是一種個人反省自我認知過程、成果和自我調適的能力。也即是個人對自己認知歷程的認知。具體的說,經由認知思維從事求知活動時,自己既能明確了解他所學知識的性質與內容,而且也能了解如何進一步支配知識,以解決問題。例如,了解有關「概念圖」的知識,這是「認知」;而能將這些知識組織、綜合起來,寫成一篇和「概念圖」有關的論文,這種能力及歷程,便是「後設認知。」 肆、後設認知的源起 自從Flavell在1971年引進「後設記憶」一詞之後,帶動研究,使得「後設認知」一詞在1975年左右開始流行。Flavell也是最早發展後設認知理論概念的學者之一。雖然「後設認知」是一個新的詞,其實它所代表的概念早在本世紀初就出現在閱讀文獻中。當時學者(例如:Dewey,1910;Huey,1908,1968;Thorndike,1917)就認為閱讀是牽涉計劃、檢核、推理、思考、監控及評估等今日視為後設認知的活動。但是這些概念在當時沒有得到很大的重視,因為學者建議通常太籠統,不夠清楚,使得教師無法將學者的理念付諸實行(Kendall Mason,1982)。 其實後設認知中,反思自己思考的概念可更遠溯至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柏拉圖早就認為人類對其認知有認知;而亞里斯多德也認為在真正的看和聽之上,有一分離力量,使得我們的心靈知道我們在做什麼。(引自Brown,1987;楊宗仁,民80)。 另外根據Brown(1987),後設認知的概念有四大歷史淵源: 以口頭報告為認知歷程的傳統,從內省法到現在的有聲思考法(thinking aloud)都是以口頭報告一個人自己的認知歷程,其假設就是人能夠反思自己的思考。 訊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