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2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提纲

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13-2030) (说明书) 一、规划基础篇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建置沿革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据《尚书》、《禹贡》、《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史料记载,历阳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属吴,吴亡入越,越亡入楚。战国楚东侵至泗上,遂属楚。秦赢政元年(公元前221年),秦兼并诸侯统一全国,分为36郡。灭楚,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历阳属淮南国。王莽时期(公元前9-13年),一度改为明义县。东汉分十三州郡,历阳属扬州,治所历阳。三国时期(220-265)属吴为重镇。晋太康六年(285),属扬州淮南郡。永兴元年(304),分淮南郡之乌江、历阳、阜陵、龙亢四县,置历阳郡。宋(南北朝)永初三年(422),历阳郡属南豫州,辖历阳、乌江、龙亢三县。文帝元嘉七年(430),罢南豫州并豫州,历阳郡属豫州。元嘉八年(431),历阳郡辖历阳、乌江、龙亢、雍邱、酇县五县。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分淮南北,复置二豫州,历阳郡属南豫州。大明五年(461),乌江县与怀德县合并,立临江郡。历阳郡辖历阳、龙亢、雍邱、酇县四县。永光元年(465),撤临江郡,乌江县仍属历阳郡。元徽元年(473),酇县划归新昌郡。永明二年(484),雍邱县划归陈留郡,历阳郡辖历阳、龙亢、乌江三县。北齐天保六年(555),齐、梁在历阳协和,改历阳为和州。隋大业三年(607),复置历阳郡,下辖历阳、乌江二县。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和州。武德六年(623),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贞观元年(627)和州属淮南道,辖历阳、乌江二县。武后长安四年(704),和州辖历阳、乌江、武寿(今含山)三县。天室元年(742),和州复改为历阳郡,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乾元元年(758),历阳郡仍改为和州,属淮南节度使。宋代和州为上州,置和州防御使,统于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和州镇守万户府,属淮西总管府。至元十四年(1277),改置和州安抚司,至元十五年(1278),和州安抚司升为和州路,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至元二十八年(1291)和州路复降为和州,属庐州路。明洪武七年(1374),属凤阳府,不久直属南京。洪武十三年(1380),设直隶和州,属京师,下辖含山县。清顺治二年(1645)和州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乾隆八年(1753),属安徽巡抚部院,安庐滁和道。1911年11月12日,和州光复,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民国21年(1932),属安徽省第五行政专员督察区。民国29年(1940)4月,日军侵占和城,汪伪成立和县公署。国民党县政府迁至善厚集。民国31年(1942),新四军在抗日根据地功剩桥南陈村,成立和含行政办事处,后成立和县县政府。1948年7月,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同年11月,和、含划开。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县政府。1949年4月23日,和县全境解放,同年10月,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马鞍山市。12月,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春,仍属马鞍山市。1952年,属芜湖地区。1958年12月,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1959年4月,仍归属芜湖地区,同年5月,和含县划开。1965年,隶属马鞍山市专区管辖。2011年和县划归马鞍山市,辖9个镇马鞍山市,85个村委会、30个社区居委会。 1.2.1地理位置 规划区和县在行政区划上隶属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边,长江三角洲边缘,东北界南京浦口区,东与马鞍山隔江相望,南与芜湖市接壤,西邻含山县,北接全椒县。距南京市70公里,距公里,距公里距合肥公里,距上海市公里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地处东经118°04′29″~118°29′52″,北纬31°50′31″~31°50′46″。和县南北长,东西窄,全县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约18.8公里 ,总面积为1318.6平方公里 1.2.2气候 和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空处在西风带,除台风外,一般天气皆由西而东移动,干燥度0.99,属湿润气候型,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堪称气候温和。但早春回暖慢,且多波动,雨量适中;降水分布不均,梅雨明显,暴雨多集中在梅期,易酿成灾,伏秋易旱,隆冬常于。由于环抱长江,和县怕涝耐旱,小旱可望大丰收,大旱可力争丰收,洪涝致灾,势必减产。据1959年4月至1980年12月资料统计,全年年平均气温15.7C,年降水量1006.3毫米,年日照时数2126.1小时,无霜期232天。 和县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年多吹东到东北风,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季以偏东风为主,秋季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风速以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气压梯度最小,但多雷雨大风,有时受台风影响,风速略大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