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黄道周《儒行集傳》的君臣倫理觀.pdfVIP

論黄道周《儒行集傳》的君臣倫理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論黄道周《儒行集傳》的君臣倫理觀.pdf

論黄道周《儒行集傳》的君臣倫理觀 ·91 · 論黄道周《《儒行集傳》》的君臣倫理觀* 鄭晨寅 【摘 要】《禮記·儒行》可視爲先秦時期儒家君臣倫理觀的集中表述,明末大儒黄道周所著《儒行集傳》則 是《儒行》研究的第一部專書。《儒行集傳》在君臣相需以求仁政、儒者秉特立之節抗衡君王、出仕乃爲天 下百姓而非爲君等方面有較深入的闡述,其中存在著一個“融合—緊張—超越”的內在理路,蘊含著君臣 倫理觀的新變,代表著明清易代之際士人對君臣關係的重新思考。 【關鍵詞】《儒行》黄道周 《儒行集傳》君臣倫理 一、從《儒行》到《儒行集傳》 《儒行》爲小戴所輯《禮記》之一,學界一般認爲成篇於春秋戰國之際。《儒行》借孔子與魯哀公對話全面描 述儒者的外在行爲與內在精神氣質,是瞭解先秦儒家、儒學、儒行的重要文獻。其中,《儒行》對君臣倫理有較 多的論述,主要包括:儒者應加强自身修養以待君王聘問(“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儒者視國君是否有道而決 定仕隱(“非時不見”、“非義不合”);儒者不因君王態度而改變己志(“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 儒者之舉賢援能既爲君、更爲國、非爲己(“君得其志,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儒者有“不臣不仕”之氣節(“上 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由此可見,在先秦儒家關於君臣倫理關係的理想設計中,儒者乃居於相對主動的 地位,即使是“忠君”也是有條件的,這從孔子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禮記·大學》的 “爲人君,止於仁,爲人臣,止於敬”,孟子的“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離婁下》),荀子的“以 德復君而化之,大忠也”(《荀子·臣道》)等論述亦可見之。而《儒行》一篇則可視爲先秦時期儒家君臣倫理觀的 集中表述。 此後,隨著大一統王朝的建立,儒學雖於漢武朝取得了“獨尊”的位置,但從整個歷史發展來看,由於“君權 神授”的根深蒂固、專制主義的不斷强化以及科舉取士制度的日益成熟乃至僵化,儒者(士人)在君臣關係中逐 ① 漸失去主動性。如朱熹雖然强調“正君心”爲儒者要務:“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但並没 ② 有否認君主地位的神聖性,認爲“臣子無說君父不是底道理,此便見得是君臣之義處”。 朱熹對君主及其統治 的正當性是有過深入而獨立的思考的,但當朱子學被選擇性地成爲官學之後,君臣關係即不斷地向“絶對尊 君”傾斜。而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文化專制到明代達到了一個高峰,商傳先生認爲:“明朝所施行的文化專 *福建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黄道周與儒家經典學的重建研究”(JAS151075);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黄道周對朱子學的發展研 究”(FJ2015B070)。 ①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678頁。 ② 同上,第233頁。 万方数据 ·92 · 《国学学刊》二○一七年第一期 制統治,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絶無僅有的……‘秦鑒在先,明鑒在後’,這是中國文化專制最突出的 ① 兩個階段之一。”余英時先生則觀察到:“從王安石、二程到朱熹、陸九淵等人所念念在茲的‘得君行道’,在明 ② 代王守仁及其門人那裏,竟消失不見了,這個‘變异’或‘斷裂’還不够使人驚异嗎?”(新版序)以王守仁天縱之 才與昭著事功,尚且不敢寄望於“得君行道”,儒者對現實君臣關係的失望可以想見。 但亦正是在遭遇中國歷史上少有之變局的明末,出現了大儒黄道周及其《儒行集傳》。黄道周(1585- 1644)生於福建漳浦銅山,人稱“黄漳浦”,學者又稱“石齋先生”,是明清易代之際著名的忠貞之臣、理學大家, 與劉宗周並稱“明末兩大儒”,《四庫全書》收録有其《榕壇問業》、《儒行集傳》、《孝經集傳》等十種著作。天啓朝 時,他因觸忤魏忠賢而辭官;崇禎朝時,他秉忠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