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两年之限 华侨农场演绎新局.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确权两年之限 华侨农场演绎新局

土地确权两年之限 华侨农场演绎新局2007年6月,国务院侨办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加快华侨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早已经陌生的领域。《通知》要求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国华侨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这是近十年来第一次对华侨农场土地问题做出的重大规定,并有望为华侨农场脱困带来契机。 跌宕起伏的命运 对现今的许多人而言,“华侨农场”一词似乎稍显冷僻,但对于生活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人们来说,其响亮程度绝对高于当今的任何明星。那轰轰烈烈的垦荒场面,此起彼伏的劳动歌声,先进的农业机械,茂密葱茏的橡胶林和归侨艰苦创业的精神,如同一曲召唤青春热情的边疆晓歌,曾寄托着无数青年人的梦想。华侨农场几乎就是当时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名词,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象征。 上世纪50年代,世界性的排华浪潮使大批的海外难侨纷纷回国,同时也有大批华侨出于爱国之心自愿归国参与国家建设。为了安置归侨和难侨,国家划出一部分土地,分别在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等地建立了华侨农场。尽管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其经济意义,但华侨在海外练就的艰苦创业精神,使一片片荒山野岭变成了良田,变成了药材种植基地,变成了橡胶林,有些产品成了国家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华侨农场的经济贡献和推动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作用,使其成为那个年代的佼佼者。 然而,强烈的政治背景同时也成为华侨农场以后发展的致命伤,使其在以后的特殊年代里饱受一波接一波政治运动的冲击,体制上也经历了从中央、省侨务主管的国有农场到军管建设兵团,再到市管、县管、镇管的变迁。政治的跌宕加速了经济的衰退,当20世纪末经济改革的大潮涌起时,这些昔日曾经辉煌的农场,只剩下了错愕、茫然和彷徨。眼看着市场经济的车轮与自己擦身而过,回过神来,已被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没能走出的困境 一些来自高层和研究部门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现有华侨农林场84个,117万归侨及侨眷。他们的人均纯收入远远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些省区的差距在1000元以上,其贫困程度可想而知。一些省区侨场贫困人口占侨场总人口的35%,相当一部分归难侨生活极其困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华侨农林场年均收入低于1000元以下的有5.6万人。此外,建场时兴建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水库、道路、电力等破损严重,有些甚至被变卖、盗窃,不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连侨场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 更为严重的是,侨场职工、场员的住房大部分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末,是土木结构的简易安置房,简陋破旧,大部分已成危房。全国侨场有170万平方米危房亟待改造;据某省统计,该省侨场现有住房13179户68.9万平方米,其中,归难侨危房9352户,危房面积高达42.9万平方米,占2/3。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有些侨场的危房面积也在40%以上。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低保、医保不到位和养老保险费缴纳缺口大是侨场的另一难题。 据统计,全国84个华侨农场共拖欠归难侨职工工资、退休金、医药费和社保缴费7.15亿元,仅养老保险统筹款一项就欠缴1.89亿元,其中个人欠缴额3000多万元。华侨农场资产负债高达56.8亿元。 沉重的包袱,使侨场的经营步履维艰。 还有更详细的资料显示,在广东某地,由于华侨农场经济状况每况愈下,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留下老、弱、病、残支撑着农场经济,形成恶性循环态势,经济严重倒退。近7万平方米的危房未能及时改造,4000多人未能饮用上洁净的自来水,4960人年收入未达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67%的农场居民、75%归难侨未能纳入民政部门的低保救济。 土地侵权与权属纠纷:侨场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 伴随着经济衰落的与体制上的一放再放(由省管一直下放到镇管),华侨农场的管理职能和社会地位一降再降,土地侵权与土地权属纠纷也接踵而来。一份报告表明,华侨农场土地被周边农村、农民大量侵占,归难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如广东某侨场与当地镇合并,当地农民认为,作为土地管理主体的华侨农场已经不复存在,要求返还他们带入的15000多亩土地。2003年,某农场几百亩茶园,一夜之间被一个开发公司推为平地,几十名归难侨没有任何经济补偿,成为无业游民。一些农场被侵占土地面积达12000多亩,归难侨为了维持生活,反而向当地农民租用这些被侵占的土地。 据介绍,像这样的侵权行为,全国的侨场都有发生,随便举些例子都很典型。在云南省一些侨场,有1.6万亩土地被周边农村和农民侵占;在广西,仅渠黎华侨林场就被周边村民强占林地5.3万亩,武鸣华侨农场被占土地2079亩;在广东,到2006年8月,共发生土地挤占、侵权案件70多宗,侵权面积3万多亩。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案件都已经由当地政府处理或法院判决为土地侵权,但大多难以执行,村民置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