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新优势 开展能力竞争.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造新优势 开展能力竞争

营造新优势 开展能力竞争2006年,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在上一年基础上快速增长;我国与东道国/地的经济合作向产业的更深层面发展;更多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中整合要素资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一、回首2006: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上一年基础上保持快速增长,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61.3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31.6%,创历史新高,从而使中国对外投资(非金融类)的存量达到733.3亿美元。纵观过去的一年,我国对外投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市场格局多元化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市场呈多元化发展的势头,周边国家、避税港地区和非洲国家都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热土。 包括东南亚和俄罗斯在内的周边国家,继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该地区的投资。中国重要的邻国和能源合作伙伴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在2006年取得重大进展,国内经济秩序、政策法规及市场机制都得到显著改善,进一步吸引了中国企业前往投资。中石化在俄罗斯石油领域的投资使其在中国对外投资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作为世界主要的投资避税港,以其优惠的税收政策继续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合理配置国际要素资源水平的提升。与跨国公司利用避税港的趋势一样,中国企业对拉美地区两个避税港的投资,属于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一种常态投资,今后还将保持一定规模。 非洲正在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新的增长点。中非传统友谊和中非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以及2006年11月举行的中非论坛都成为促进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合作的积极因素。目前我国对非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南非、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苏丹和赞比亚等国家,并正在向其他国家延伸。截止到2006年年中,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4.2亿美元,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 此外,中国对欧美发达国家和大洋洲的投资也在继续增加。 (二)产业格局四分天下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对外投资的领域进一步拓宽,覆盖了一般贸易出口、餐饮、加工装配、营销网络、航运物流、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众多领域。资源开发类、投资管理类、工业制造以及服务业四分天下的基本产业格局更加巩固,其中资源开发类的对外投资有显著增加。2006年,中国企业在石油、铁矿、铜矿等领域的对外投资都取得进展,其中单项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就是石油开发项目。 (三)跨国并购热度不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提高,跨国并购继续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2006年,我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为47.4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36.7%,较大的跨国并购项目包括中石化收购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收购法国罗迪亚公司等。其中中石化以35亿美元收购英俄合资公司TNK-BP旗下的乌德穆尔特公司96.86%股权,成为去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这也是中国石油企业首次涉足俄罗斯石油工业。 (四)国企、民企各领风骚 按投资金额计算,国有企业特别是国资委管辖的中央大型企业继续领跑我国对外投资业务。据国资委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上境外分支机构数700多个,境外资产总额达到7576亿元(按2006年末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中间价约合970亿美元),主营业务收入4000多亿元,利润870亿元,海外员工20多万人。其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境外分支机构数量最多,达到200个。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活力增加,按新增对外投资企业计算,民营企业已经占据半壁江山。2005年,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中,民营企业在总体中的比重已经占到64%。在2006年新批对外投资企业中,浙江省的90%以上、江苏和福建的65%以上均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分销领域,民营企业更是占据主导地位。 (五)集群式发展初见端倪 面对国际大型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整体竞争力还比较弱小。特别是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和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集群式发展成为各国对外投资的普遍发展模式。无论日本、韩国还是欧美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集群式发展获得产业配套,提高了整体竞争实力。2006年,我国政府总结各国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发展的需要,着手推动企业在境外建设经济贸易合作园区,并取得一定进展。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和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共同为巴基斯坦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暨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