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合成树脂工业发展趋势
当代石油石化 V01.14NO.6
·专家论坛·
TODAY Jun.2006
PETROLEUM&PETROCHEMICAL
世界合成树脂工业发展趋势
陈乐怡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世界合成树脂工业重心正向亚洲和中东转移。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将成为各大跨国公司产品
的必争之地。同时,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世界合成树脂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世界合成树脂发展趋势聚乙烯聚丙烯
l 生产和消费中心向东方转移 万吨/年,预计2004—2010年烯烃和衍生物的全球
2005年,世界合成树脂产量约2.22亿吨,其中产能将增长25%~33%,而沙特将增长101%~
亚洲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4%,北美和西欧各占31%270%。到2010年沙特的乙烯产量将居世界第四
和26%。五大通用合成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
乙烯、聚苯乙烯、ABS)占合成树脂总产量的70%,居第四位,聚丙烯居第三位。
其中聚乙烯的产量和消费量最大。其他树脂如聚丙 1.2消费中心向亚洲转移
烯、聚氯乙烯、PET树脂、聚苯乙烯、聚氨酯、氨基树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五大通用合成树脂的
脂和ABS等的产量和消费量也较大,尤以聚丙烯和
ABS的产量和消费量增长最快。各种树脂在世界不 的消费量为626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75%以上。
同地区的消费比例不同,发达国家高性能树脂比例 2004—2009年,亚洲五大通用合成树脂消费量的年均
大,而发展中国家通用树脂比例较大。 增长率为6.6%,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北美和西欧的消
1.1生产中心向中东转移 费量增长率仅为3.4%和2.8%。预计2009年,亚洲
合成树脂的发展重心正在东移。在世界各地区 五大通用合成树脂的消费量将达到8147.2万吨,是
中,中东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产能增速最快(见表1)。 北美的i.97倍、西欧的2.26倍。
预计2004—2009年,中东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产能的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塑料需求的增长,
年均增速为16.9%,亚洲(不含中东,以下同)为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和现代已将一些制造中心集
5.7%,而北美和西欧仅为1.6%和1.0%。 中在中国、印度和泰国。2005年汽车9%的重量由
虽然目前中东乙烯产能只占世界10%左右,但 塑料构成,今后这个比例还会继续增长。世界80%
计划中世界近一半的新增能力来自中东。中东乙烯 的鞋类是在中国、越南和泰国生产的,而目前几乎每
生产主要使用天然气液体原料,一半以上的下游产 双鞋都要使用塑料。预计2004—2010年亚洲塑料
品是聚乙烯。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合资企业采用 需求将增长40%左右,人均塑料消费量将由2005
的大型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之 年的15千克增至2010年的25千克,同期亚洲对聚
大型和特大型装置的规模经济效益,使中东的合成 乙烯的需求将年均增长7.2%。
树脂产品在价格和品种质量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优 2005—2008年,东南亚国家和印度的聚烯烃产
势。中东市场一般只能消化其产量的1/3,中国是 能将增加134万吨/年。世界跨国公司在印度的投
其产品的主要目标出口市场之一。 资促进了印度合成树脂工业的迅速发展。5年后印
2005—2008年,中东将新增聚烯烃产能832万
吨/年。其中,聚乙烯493.9万吨/年,聚丙烯338.1收稿日期:2006—04—05。
作者简介:陈乐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