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胆道引流管固定方法的改进及在肝胆胰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王新兰,李海霞1,赵小燕1,张志秀1
(1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
【摘要】为了提高肝胆胰术后患者留置胆道引流管的舒适度,保证管道安全,本研究对四种胆道引流管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良,避免了管道滑脱的危险。
【关键词】胆道引流管;固定;改良
肝胆胰术后常需放置多根引流管[1],其中胆道引流管是其最主要的引流管,主要包括鼻胆管,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PTCD)管,T管和胆肠吻合口内引流管。以上引流管可以将胆汁,血液以及残留结石引流至体外,从而起到了减压、减黄、减轻患者瘙痒等作用[2,3]。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长期置管者,因其翻身、行走使导管受到机械牵拉,不少患者表示导管处有牵拉痛而不愿下床活动[4,5];另外,油脂汗液会使胶布潮湿,增加了导管意外脱出的危险。导管的意外脱出不仅影响病人的治疗、增加病人的痛苦(重新手术、重新置管)和费用,还可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因此术后导管的妥善固定尤为重要。我科自201年起±6.04)岁;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3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多发结石92例,复发性胆管多发结石12例,胰头占位8例,胆总管囊肿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0例,胆肠吻合口内引流管1.2 方法
1鼻胆管分叉交织螺旋固定法:取3M抗过敏透气胶布,按照背面的刻度剪出长7 cm× 宽3 cm后,延纵向正中剪开约4 cm,头端修边成弧形。鼻胆管留置成功后,酒精擦拭鼻部脱脂、胶布稍作保温未剪开的胶布顺着管道的方向,纵向稍斜向对侧与管道呈平行方向,固定于整个鼻部,剪开的二条中,其中一条沿鼻胆管在鼻孔处顺时针螺旋形缠绕数圈,同时将导管稍向鼻内置入05 cm,使导管和鼻之间嵌入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黏膜的刺激,再将另一条逆时针缠绕,胶布末端内折少许;再剪一根7 cm× 1cm的3M胶布将鼻胆管与耳垂进行二次固定,一般2-3天更换1次。若出现胶布卷边、松脱或污染时及时更换。鼻胆管为方便操作,末端很长,外露段约160cm。因管道太长,以往我们习惯将外露段130cm处缠绕固定于耳垂后再连接引流袋,耳垂要承受缠绕的鼻胆管和胆汁的重量,病人活动、休息、翻身不方便,增加患者的痛苦,舒适度下降。经与医生沟通,鼻胆管的作用是引流胆汁、残余结石、冲洗和造影等,外露段的长度对引流和造影无影响,而且管道太长也影响引流,易受压、扭曲等。鉴与此,我们将鼻胆管末端的螺旋固定卡拧松,外露段自留30cm,其余剪断不用弃去,再将拧下的螺旋卡(内置黑色橡胶垫)固定于剪开的引流管末端,拧紧,连接引流袋,检查是否通畅、有无渗漏。优点:长度缩短,减轻了耳垂的重量、避免了患者翻身、活动的不适。
1.2 PTCD管高举平台固定法:取3M抗过敏透气胶布,按照背面的刻度剪出7 cm× 1cm后,消毒管周及周围皮肤待干,3M皮肤保护膜沿管周顺时针方向拖贴,使成一层保护膜,将一块2 cm×2 cm开口的无菌纱布,固定于管周,外层用3M透敷固定,在距固定处3-5cm处,将剪好的胶布中端360°缠绕于管道上,下端两边对粘0.5cm,再贴于腹壁上(腹壁处先用酒精脱脂),一周消毒2次导管口,并更换胶布,当胶布卷边、松脱或污染时及时更换。
1. T管胆肠吻合口内引流管高举平台螺旋固定法:取3M抗过敏透气胶布,按背面刻度剪出7 cm× 3cm后,长向对折,将对折处平均分成3等分,沿对折处向上剪开2.5cm至头端0.5cm处不剪断,将对折处展开,把中间一段的一侧头端弧形剪断,修边至美观T管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上,消毒T管及周围皮肤,用两块5cm×5cm开口的无菌纱布固定T管,沿导管走向在距导管口下方3-5cm处,酒精擦净皮肤,在管道的下方,将剪好的胶布横向贴于管道下方皮肤之上,导管置于胶布表面中央,将剪开的中间一条宽l cm的胶布,缠绕于T管上数圈固定,胶布末端内折少许,用手按压固定处胶布,以增加粘性若出现胶布卷边、松脱或污染时及时更换。
1.出院带管(T管、减压管)简易固定袋固定法:取一块有弹性的棉布,剪成15cm×7cm的长椭圆形,四周用针缝合,适当内收,两头作连续缝合,使可适当收紧,形成一简易的管道固定袋,再用2根扁的松紧分别缝与两段,将T管末端反折夹闭,二次固定,简易固定袋覆盖其上,调整位置合适,像裤带一样,系与腰间,安全、舒适,每周来院复查或电话随访。
3. 讨 论
而3M抗过敏[6],使病人感觉较为舒适,降低了病人的局部不适。此外,3M抗过敏透 T管、胆肠吻合口内引流管以橡胶硅胶材质为主,因导管有一定的弹性、加上缝针固定时往往不能将导管固定过紧、且管道需留置约3个月[78],若缝线固定欠佳或脱落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因此导管的体外部分必须行二次加强固定。本研究中的螺旋缠绕固定法使胶布对导管起到了抱箍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导管的松动[6]。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