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技术探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0 烷基苯磺酸的生物降解可能生成苯甲酸或苯乙酸,可进一步由单氧合酶代谢为双酚类,然后双氧合酶使苯环破裂 生物法是处理LAS废水的主要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可降解菌种包括邻单胞菌属和黄单胞菌属等 好氧处理前可采用不完全厌氧进行预处理 */40 5 石油污染物治理 由于战争、海难及其他事故,每年都有数千甚至上万吨石油泄露到海中 石油泄露问题会引起水体、土壤等污染 原油是古代生物形成,原则上是可以被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及真菌所分解的 微生物学领域对原油生物降解问题的研究已开展了50多年 已经发现细菌、真菌及酵母菌中有70个属的200多种,可生物氧化降解石油 */40 生物降解 石油成分的代谢途径研究比较清楚,可以被直接矿化或经共代谢途径分解 烷烃可以通过单一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或称ω-氧化、亚末端氧化途径降解 烷烃的分解通常从一个末端的氧化形成醇开始,继而氧化成醛和羧酸,羧酸经β-氧化形成乙酸乙酰辅酶A,羧酸链不断减短,形成两个碳的乙酸,乙酸从烷烃链上分离,经中心代谢途径分解为CO2 支链的存在会增加微生物氧化降解的阻力 */40 烷烃好氧代谢途径 */40 环烷烃降解 没有取代基的环烷烃对微生物的降解抗性较大。自然界几乎没有利用环烷烃生长的微生物,但环烷烃的共代谢现象普遍存在,其中间产物烷醇或烷酮可以作为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基质 */40 芳香烃 芳香烃化合物带有烷基或杂原子如氧、氮或硫原子取代基 自然界广泛存在以芳香烃化合物为生长基质的微生物,具有代谢聚合芳香烃及其烷基衍生物等化合物的能力 包括苯、甲苯、4~5个环的化合物、苯并(a)蒽、本并芘等 */40 芳香烃化合物好氧代谢途径 */40 厌氧条件下芳香烃化合物生物降解实验证明,在发酵、反硝化、硫酸盐还原、二价铁还原条件及产甲烷条件下芳香烃化合物可以发生降解 产甲烷菌可以降解芳香烃化合物,但发酵细菌先将有机化合物分解为甲烷菌能够利用的简单基质至关重要 石油的分解主要是好氧过程,进入水体及土壤下层的石油在厌氧条件下能保存多年 */40 环境因素对烃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碳氢化合物种类:10~18个碳的化合物较易分解,烯烃最易分解,烷烃次之,芳烃难,多环芳烃更难,脂环烃类对微生物作用最不敏感,烷烃中1~3个碳化合物如甲烷、乙烷、丙烷只能被少数具有高度专一性的微生物所利用 直链烃容易降解,而支链烃抗性较强 碳原子数30以上的化合物很难分解 芳香烃常与沉积物相结合,降解较为复杂 */40 烃类化合物的溶解度:溶解度较低,随链长及分子质量的增加而降低,降解烃的细菌并不进入油滴内部,集中在油水界面上分解油滴,乳化有利于微生物降解 不同微生物种群对原油的降解能力不同:天然水域中细菌占优势,如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属、分枝杆菌属、微球菌属和无色杆菌属;降解石油的真菌包括青霉菌、曲霉菌、穗霉菌、蠕孢霉菌、拟青霉菌等丝状真菌,及酵母菌 温度及压力:温度升高有利,压力加大不利 溶解氧:烃类化合物的降解主要在好氧条件下进行,1g石油各组分完全矿化需溶氧3-4g 营养盐:碳源过量,氮、磷及其他营养盐不足 */40 石油泄漏的生物修复 石油泄露造成海洋污染 刮油器收集浮油 加入营养盐修复 1989年3月24日Exxon Aldez号油轮在美国Alaska州触礁,4200万升原油泄露,修复工作延续至今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造成大规模原油泄漏 2010年7月16日,中国大连市大连湾附近海域输油管道爆炸引起大规模原油泄漏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Founded in 1895 Founded in 1895 Founded in 1895 * 第10讲 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技术 */40 概述 有害化合物(hazardous chemicals)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大部分有害化合物是人工合成有机物 外源性化学物质(xenobiotic)主要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洗涤剂、溶剂等 溶剂的主要成分为石油化工产品的中间产物 */40 1 有害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生态学基础 微生物种群的协同作用 自然形成的微生物群体可协同降解有害有机化合物,但过程漫长;人工驯化/特定环境选育/基因工程改造成为必要 对有害化合物降解中,混合培养比纯培养具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