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若任意循环应力σmax=σm+σa对应点H(σm,σa),位于材料疲劳极限曲线ABC内时,即,材料有N=N0=107寿命,不会发生疲劳破坏,σmax=σm+σaσr ; 若循环应力σmax=σm+σa对应点H(σm,σa),在曲线ABC之外时,σmax=σm+σaσr,材料有有限次寿命,就会发生疲劳破坏. H (σm,σa) 3、疲劳极限图的含义 RETURN §11.4.3 构件的疲劳极限 11.4.3.1 构件外形的影响 11.4.3.2 构件尺寸的影响 11.4.3.3 构件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 11.4.3.4 构件的疲劳极限 11.4.3.5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构件的形状、尺寸及表面加工质量等不同于标准的小试件,均会影响构件的疲劳强度。在实验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基础上,将构件的形状、尺寸及表面加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分别独立地以系数的形式修正材料的疲劳极限,从而得到构件的疲劳劳极限。 11.4.3.1 构件外形的影响 由于结构与工艺的要求,工程构件的形状与光滑试件有很大的差异,如传动轴上会有键槽、轴肩、横孔等。构件此种外形的变化,将会引起应力集中,在应力集中的局部区域较易形成疲劳裂纹,使构件的疲劳极限显著低于材料的疲劳极限 。 NEXT RETURN 工程中为了使用方便,把扭转、弯曲、拉压等各种情况通过实验得出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整理成曲线或表格,在具体问题中可查阅设计手册、必要时再进行插值计算而求得。 试验表明,尺寸增大将导致疲劳极限降低 11.4.3.2 构件尺寸的影响 RETURN 不同的表面加工质量也会对构件的疲劳极限产生影响。一般说来,构件表面质量较好时,其疲劳极限较高;反之,疲劳极限较低。 除上述三种影响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对构件的疲劳极限也有影响,如腐蚀、高温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可引用一些修正系数予以考虑,其数值可以由设计手册中查到。 11.4.3.3 构件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 RETURN 对于对称循环,若材料的疲劳极限为 则构件的疲劳极限: 上式中Kσ( Kτ )是综合影响系数。在综合影响系数中考虑的因素有构件形状,尺寸及表面质量等 11.4.3.4 构件的疲劳极限 除上述三种影响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对构件的疲劳极限也有影响,如腐蚀、高温及介质等工作环境。这些因素的影响,也可引用一些修正系数予以考虑,其数值可以在设计手册中查到。 RETURN * 11.4.4 对称循环下的疲劳强度设计 疲劳强度条件也可以用安全系数表示 构件疲劳强度计算的三类问题 疲劳强度校核, 截面设计 许用载荷计算 NEXT例11.6 例11.6 机车车轴,承受由车厢传来的载荷F = 80kN,轴的材料为45钢,?b = 500MPa,??1= 200MPa,指定安全因数n = 1.5,试校核Ⅰ截面的疲劳强度。 解:首先确定有效应力集中因数,由 经查有关手册,分别给出有效应力集中因数k? = 1.55、尺寸因数?? = 0.68、表面加工因数?=0.96。 Ⅰ截面弯矩M =80×103×0.105=8400Nm,W =?×1203/32mm3, 故该车轴符合疲劳强度要求。 RETURN 图11.8 * 11.4.5 非对称循环下的疲劳强度设计 当构件承受非对称循环交变应力时,由(11.21)和(11.20)求出应力幅σa和平均应力σm ,并根据构件的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求出影响系数Kσ、εσ和β,然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工作安全因素。 若构件内出现弯扭组合交变应力,则工作安全系数nστ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RETURN 一、降低应力集中 为了降低构件的应力集中,构件的形状设计中要尽量避免出现带有尖角的孔和槽。在截面尺寸的过渡处(如阶梯轴的轴肩处),要采用半径尽可能大的过渡圆角。如果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无法加大过渡圆角半径时,须在直径较大的轴段上加开卸荷槽或退刀槽。在紧配合的轮毂与轴的配合边缘处,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此时也应在轮毂上开卸荷槽,并将配合轴径适当加粗。 11.4.6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NEXT 图11.19 二、提高表面的粗糙度 疲劳强度要求较高的构件,应设法降低其表面的粗糙度,使具有较高的光洁度,对高强度钢尤其如此,此外在装配及使用过程中,也应严防对构件表面的机械损伤或化学损伤。 RETURN 三、提高表面层的强度 前已述及,对于工作应力较大的表面,宜采用某些工艺措施,设法提高表面强度、提高表面质量系数,如可采用高频淬火等热处理,渗碳、氮化等化学处理和喷丸等机械方法强化表层,达到提高疲劳强度的效果。但要严格控制工艺过程,避免在提高表面层强度的同时,产生损伤表面、降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