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赏析表现手法 对比 定义: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人物的行为、态度等作对照,相互比较,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表达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对比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三味书屋枯燥无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又如,鲁迅《社戏》中, “我”白天不能去看社戏的沮丧心情与去看社戏时的高兴心情形成鲜明对比。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 定义:用次要的事物使主要的事物显得更突出、更明显。 衬托 (侧面烘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陪衬):利用相类的事物来衬托。 反衬:利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烘托。 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 表达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 如《爱莲说》中运用衬托写法。文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是反衬,以“菊之爱”衬托“莲之爱”,是正衬。通过衬托突出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想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一)主次是否分明: 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衬托中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有主次、偏正之分。 (二)内容是否一致: 对比的事物必须是同一性质、同一范围、同一角度的不同侧面 。 衬托既可以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也可以是同一性质的事物。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1、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对比 2、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3、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衬托(反衬) 衬托(正衬) 不同类型的对比,作用又各有特点。两体对比,揭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体两面的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的看清问题。 衬托的作用,主要在于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深化。 中考常见题型 (一)找出运用表现手法的地方,然后品味其表达作用。 如: 2012年广东中考《淡淡的深情》中15题: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4分) 2014年广东中考《怯懦》中16题: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2012年广东中考《淡淡的深情》中15题: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4分) ①第一段“我”考上大学后,将父亲的到处炫耀、一醉方休和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喜不见多愁进行对比,写出母亲的爱子深情不易被发觉。 ②第三段母亲为“我”入学送行,将其他父母的依依惜别、千叮万嘱与母亲淡淡的转身就走进行对比,以母亲的淡淡表现来突出她隐藏在内心强烈的爱子之情。 ③入学送行时,母亲是淡淡的;但作者走后,母亲作了一个噩梦,一哭哭了个没气,突出表现母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2014年广东中考《怯懦》中16题: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2分),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2分)。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2分),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2分)。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2分),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2分)。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2分),表现了陈父的怯懦(2分)。 中考常见题型 (一)找出运用表现手法的地方,然后品味其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第一步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地方;第二步根据要求概括内容(表达格式:什么事物哪些方面形成对比);第三步体味对比写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表达格式:表现了什么中心或人物怎样的性格、思想感情)。 中考常见题型 (二)指出文中某个段落或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品味其表达效果。 如: 2012年江西南昌市中考《槭树下的家》中16题: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6分) 又如,2012年泸州市中考《又是一年粽飘香》中13题:既然作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