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亩林场主坐拥过亿家资
万亩林场主坐拥过亿家资从一个贩木头的变成一个种木头的。而当初抱着回报山林梦的种树人,如今也得到了大山的回馈。这个“山里人”已经坐拥10座林场,有了上亿的家资,蓦然回首,这一路走来,给予他最多财富的,正是这座生他养他的大山。建明出生于浙江湖州德清县伐头乡,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可他的创业经历却颇为丰富。他做过一次性擦鞋纸,倒腾过小饭店,后来又干了木材贩运。每一段经历都充满了未知与坎坷,他笑着承认自己当初做梦也想不到,最后会从一个贩木头的变成一个种木头的。而当初抱着回报山林梦的种树人,如今也得到了大山的回馈。这个“山里人”已经坐拥10座林场,有了上亿的家资,蓦然回首,这一路走来,给予他最多财富的,正是这座生他养他的大山。
贩木人变身林场主
为什么会想起要包山种树呢?何建明并不直接给出确切的答案,但他和笔者分享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故事。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1998年,何建明已经成为了德清县最大的木材贩运商。当年7月,他从东北采购回两个火车皮的木材,随后就有消息传出,长江、九江、松花江洪水全面爆发,木材价格再度上扬。何建明转眼间赚得盆满钵满。但此时他心中萦绕的却是东北林业部门干部的一段话,由于大量采伐,当地的林木资源正在逐年锐减。而身为木材贩运商的他,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木材价格的月月上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一个念头瞬间在这个木材贩运大户的心头萌生――包山种树!如果有了一片稳定的山林后备资源,那么自己以后何愁不能在生意场上立足!况且,绿化造林也是为子孙造福,自己贩木为生多年,如今小有成就,于情于理都到了回报大山的时候了。
打定主意,他便开始多方打听,第二个月就得知临近的埭溪镇尚有部分山林待承包,他便马上前去联系。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对这位异地包山的小伙子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提供了优厚的政策。为了方便考察,埭溪镇林业站站长陈荣水为此还陪他到各个山头去看。
几天下来,何建明看中营盘山近600亩的林地,双方一拍即合,签约手续办得相当顺利。埭溪镇领导对这一合作显然也是兴趣浓厚,几天后又推荐了小漾山近600亩林地,何建明上山看了一次,便签了台同,承包合同一签就是20年。
可这仅仅是第一步,这两片山林多年荒置,根本无法满足大片造林的需要,何建明前后花费了10万余元的人工费才将山林土地规整完毕。随后,他又请来专家现场考察。因地制宜种上了美国松和杉树。为了经营起这两片荒山,何建明连同租金一次性就投入了100万元资金。
随后几年,何建明为了形成规模经营,又在不断地“吃进”荒山,这个“林场主”是越做越大。从1998年至2003年,何建明共承包了8个林场,绿化荒山5000亩,遍布德清、埭溪多地,植树60万株,成为湖州市最大的山林承包专业户。
推行立体经营
然而,何建明回忆起来,当时顶着“山大王”的头衔,可日子却过得一点也不顺。
笔者不禁问道:“是不是因为没有盈利?”
何建明笑了笑默认了,但这沉默背后似乎还有着更多的无奈。
因为承包山林,种树取材最大的风险就是投资时间长,在树木成材之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直到2003年,何建明的投资依然没有挨到收益期。
但是从2001年,他承包第六座荒山开始,他的资金就开始出现了问题。当时所有林场的投资加起来超过了1000多万元,何建明花光了10年来做生意苦心经营的积蓄,以后的各项投资只能依靠山下自有的木材加工厂赚钱维持。可家人与何建明的投资理念不合,不准他再碰加工厂一分钱。此后,何建明的林场只能靠借贷度日,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连买苗种树都要赊账。外面有人催债,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家人又不理解,“山大王”当时的落魄辛酸,如今依然令他不堪回首。
外面一会儿有人说何建明要破产,一会儿说山上的树长得不好,催债的人几乎天天上山去找他,快要把他给逼死了。何建明满腹愁苦无处诉说,只能偶尔找找自己最好的朋友掏心掏肺地聊一聊,实在熬不过去了,只好一个人喝点闷酒。
事业上的不稳定最终还引发了家庭的破碎。2004年,因为投资理念的不同,何建明和妻子离婚了,他索性把木材加工厂给了妻子,自己一人搬到了山上。这段日子里,陪伴何建明最多的正是他洒满一腔心血的大山,他经常一个人在山林中漫步,求得心里的一些平静。有时候在山上和捡柴禾的人聊聊天,或四处看看风景,山中的世界犹如一座桃源,守望着何建明最后的希望。
真正帮助何建明走出困境的是他陆续建立起的立体经营模式。“能给我们仔细说说你的立体经营模式么?起步前,是不是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思路。”笔者问道。
“不,也是一边做着一边扩大的。”何建明一开始是利用“间伐”,从密集的树林中挑选一些早成形的树木砍伐掉以换取现金,筹措了部分的启动资金。这同时也扩大了其他树木的生长空间,为苗木套种创造了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