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pdf

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

中国棉花 ·棉花留叶枝密E£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 日r羌系的分析 ·2t~O1.28(1『:i】~l3 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 因子关系的分析 李国锋,何循宏.徐立华.李秀章 .杨德银 (江苏省农业千}学院经济作物研 究所.南京 21001I】 摘要:以苏棉 12号 (常规种)i口苏杂 l6(杂交种】曲 l材 料 和 方 法 蚜料,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数学模拟.研究了江苏 试验于 l998年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滨海县振东 箔海地 区中上等肥力、曾 枝条件下,栽培 密度玎 乡进行 .试验地肥力 中上、偏碱性 ,垒生育期每公顷 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币同密度水平下,皮 施纯氨 300kg(基肥 30 、第一次花铃肥 2j 、第二 棉单产 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苏棉 12号和 苏杂 l6 次花铃肥 3j 、盖顶肥 l054)、P10=l5Okg(基肥)、 两品和高产的适宜密度分别 为每蛰项 3.95万株l和 K10 150kg(基肥 、第一次花铃肥各 50 ) 3.21万抹 通径分扩结果.构成棉花产量诸 因子 中. 试验设两个品种 :常规棉苏棉 l!号、杂交棉 总有效成铬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铬重次之 苏杂 16;6个密度 .每公顷分别为:(1)2.2j万株 、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产量 ;适径分析 (2)3.()(]万株、(3)3.75万株 、(4】1.5f)玎株、(5】 中图分类号 :Sj62.048 文献标识码 :A j.2j万株、(6)6.O0万株,共 l2个组合 。等行距种 文章编号:1000632X (2001¨l001103 植 .不 去叶枝 ,小区面积 40m:.重 复3次.随机区 组排列 。 关于棉花的种植密度前人已做 了较多的研究, 试验中所得数据进行变量分析、通径分折和 但大都是采用直观 、简单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的 曲线 回归分析 .密度与产量关系用方程 y=axe 方法来评价结果,而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对留叶枝 模拟 ;密度与公顷总铃 数用三次曲线方程模拟;密 棉花密度与产量和产量构成 因素的关系进行定性 、 度 与单株成铃和单铃重均采用方程 y=ax 模拟 . 定量分析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常规棉品种 苏棉 其中y为因变量 ,x为 自变量 ,曲线回归方程根据 l2号和杂交棉品种苏杂 l6为研究对象 ,在运用 显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通过电子计算机求得并与实际 著一胜检验和通径分析 的基础上,进 行定性 、定量分 结果进行密切程度的统计检验。 析,为留hi枝棉花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 10…… (崔金杰,等)种植玉米诱集带对棉 田昆虫 双季玉米诱集带对于保护增殖 自然天敌 ,增加群落 的稳定性更为有效 但大面积种植双季玉米诱集带 3小结与讨论 的可行性还需进一步研究与示范 。 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玉米诱集带能够增加棉 田 由于年份 间的差异和用药处理方法不同,棉花 天敌的种类和数量.这与崔金杰等 (1997)的研究结 害虫及其天敌 的种群动态发生较大的变化 .致使种 果相吻合 .说 明棉 田种植玉米诱集带是保护增殖 自 植单季玉米诱集带的两次试验数据有一些差异,但 然天敌的一项有效措施 总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棉田种植玉米诱集带特别是种植双季玉米诱 集带 ,棉田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的稳定性明显增 参考文献 加,而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却有所降低,可能是 由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