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_邹荻帆.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题_邹荻帆

无题 * 邹荻帆(1917—1995) 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 * 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 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 “七月诗派”是上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主编均为胡风)、《诗垦地》(主编为邹荻帆、姚奔)、《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 主要诗人: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曾卓、孙钿、牛汉等。1981年出版的《白色花》收录了“七月诗派”二十位诗人的作品。 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 特色与风格 以抗战为背景,描述民族的历史灾难,抒发爱国激情进而表现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成为七月诗派创作的重要内容。 但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些政治抒情诗更注重诗的人格情感的渗透。 * 绿原在《〈白色花〉序》里说: 他们认为,诗的生命不是格律、词藻、行数之类所可赋予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诗在文字之外,诗在生活之中;诗在写出来之前就蕴藏在客观世界,在什么地方期待、吸引和诱发诗人去寻找,去捕捉,去把握。 他们认为,自由诗的形式并非如它的反对者们所设想,没有规律可循,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恰巧相反,诗人十分重视形式,正因为他重视内容,重视诗本身。 * 总体评价: 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 诗歌层次 第一层(1-2行):以虚拟的情景,将死亡 的问题提到了读者面前。基调:昂 扬、悲壮。 第二层(3-7行):对开头两句主题的深化: 死亡并不可怕,它会发生转移。 第三层(8-14行):写烈士用鲜血换来了 人民的和平。 第四层(15行):点睛之笔,将墓碑呈现 在读者眼前。 * 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 * 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 知人论世:作者曾经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8年初被迫去香港。 * 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 具有“七月诗派”诗歌的某些特点: 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 (最长的十二字、最短的二字) 并善于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到所书写的对象中,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 * 一、这首诗为何采用虚拟的情景? 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诗境,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致。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用法,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联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作者的无限崇敬和希冀之情。? 探讨 * 二、这首诗里的象征和隐喻各有什么用? “天青”“水绿”“鸟飞”“鱼游”象征着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 “大风雪”写的是自然景物,实则喻指现实的残酷战争“和灾难 “雪后的平原”喻指经历劫难后的国土。 使诗意变得含蓄、隽永,悲慨、怀念、平静等等复杂的意绪包蕴其中。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