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学者散文”写作的修辞分析.pdfVIP

世纪末“学者散文”写作的修辞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作研究 ·当代文坛 ·2008.4 世纪末“学者散文’’写作的修辞分析 王杰泓 汤天勇 摘要:作为一种由拥有知识分子性的学者书写的犹见才情与智识的文体,“学者散文”在世纪末的 勃兴似乎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倘以修辞批评的视角观照,晚近“学者散文”写作及其气质又是充满 “文”与“学”、感性与理性、审美与启蒙等内在的反讽与悖论的。在精英文化与商业文化明显对峙、人 文知识分子与明星知识分子出现分化的当前情势下,“学者散文”如何守持自身文学性的规定、如何保 持在散文性与学者性之间的张力平衡,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学者散文;修辞分析;悖论 上世纪90年代以降,以余秋雨《文化苦旅》为标志,以 作为一种最为自由、尤见性情的文体,自然与“学者”概念 季羡林、王富仁、葛兆光、陈平原包括余秋雨等为代表,当代 重新整合在~起,于是“学者散文”的内涵必然增扩而外延 中国知识分子圈悄然形成了一股“学者散文”的文学创作 则相对变窄了。从修辞的角度切人,单就国内十多年“学者 潮流。该潮流仿佛是对世纪初由鲁迅、周作人、梁实秋等所 散文”创作的概况亦不难发现,其在保持自身规定性亦即 营造的学者散文“第一波”的呼应,在客观上成就了散文文 “文”与“学”、感性与理性、审美与启蒙等之间“必要的张 体在世纪末文坛的再度辉煌。因此有评论者说,今日所谓 力”方面委实是存在问题的,同样呈现出诸多的自我反讽或 的“学者散文”,堪为“世纪末中国散文成就的代表” 。 悖论之处。 按下成就或值得肯定的方面暂且不表,较真的读者不 首先说“文”与“学”,或感性与理性、散文性与学者性 禁要问: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此,本文的回答是犹豫甚至是 之间的悖论。我们知道,西方素有将感觉与知性二元对立 否定的。一个最基本的理由就是:审视晚近“学者散文”的 的习惯,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感性比知性倒更能说明 得与失,首先应站在“散文”而不是“学者”的立场上,文学 华夏文化一贯的传统。在“学者散文”中,理性是相对于感 性而不是学术性将是我们评价“学者散文”的唯一尺度。 性而言的一种规训的力量,进一步说更是~种暧昧的本体 本文将立足于一个特别的文学性角度——“学者散文”的 构成因素,其大有与感性合之即互益、离之则两伤的审美张 言语修辞及其气质症候——来具体看看:目前的“学者散 力机制。陈平原认为:“几千年来,文人精心锤炼的汉语言 文”写作究竟是饱蕴“文”与“学”、感性与理性、审美与启蒙 文字是散文内在和特有的情怀。散文可以在‘文’与‘学’ 的巨大张力呢,还是实质性地“常常伴随着一大批人创造力 之间保持着适当的张力。”(5)就是说,“学者散文”中“文”与 的衰退和丧失”②? “学”、感性与理性之内在张力的松紧、疏密,直接关系到 “学者散文”的本体规定性问题。然而事实情况是,上述两 修辞者,“修饰文辞”(狭义)、“调整或适用语辞”(广 要素却产生了分裂。以萧春雷《我们住在皮肤里》为例。为 义)也④。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推崇“修辞立其诚”的立身、为 了说明“造物主挺公平,再卑微的人都领到一颗头颅。无论 文之准则,希冀以文辞的“修省”来实现对内心之经验性与 外表如何猥琐,獐头鼠目,蓬首垢面,里面都是一个惊涛骇 外界之真理性的表达,进而趋向内圣外王或真善美的和谐 浪的/J-,/J-,宇宙。每颗头颅都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头颅构 统一。与之对应,文学的修辞批评主张在关注语言层面的 成一个世界;每颗头颅都是历史的起点和终点,所有的头颅 修辞经验、言道“和合”的基本前提下,力图把“修辞”的概 则是历史本身”,作者以托马斯 ·阿奎那的神学论点起题, 念拓展到文学话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