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痰湿体质角度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防治 -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2016年6月第9卷第6期摇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2016,Vol郾9,No郾6 摇摇715
·学术论坛 ·
从痰湿体质角度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防治
姚海强摇 李玲孺摇 王济摇 郑亚琳摇 孙冉冉摇 赵时鹏摇 李长明摇 武彦伶摇 王琦
揖摘要铱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并且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
立危险因素。 文章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痰湿体质共同的遗传及环境等影
响因素,以及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等共同的病理机制进行探讨,论述痰湿体质是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症的发病土壤,并提出可从中医体质学及调整痰湿体质的角度入手,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
疗以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揖关键词铱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摇 中医体质;摇 心脑血管疾病
揖中图分类号铱摇 R259摇 揖文献标识码铱摇 A摇 doi:10.3969/ j.issn.1674鄄1749.2016.06.020
摇 摇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是体内3 种含硫氨 治提供新的思路及手段。
基酸之一,是蛋氨酸循环和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
1摇 痰湿体质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相似的影响因素
正常空腹状态下 Hcy 血浆浓度为5 ~15 滋mol/ L,由于遗传
性或获得性因素使得Hcy浓度持续高于正常值,即称为高同 1.1摇 遗传因素
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 近年来大 体质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禀赋遗传论为中医体
量研究证实,Hcy水平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 质学四大基本原理之一,认为禀赋遗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肝硬化及 展的主要内在因素,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有着各自不同
慢性肾病等疾病高度相关,HHcy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的遗传背景,这种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体质差异是维持个体
[1] [4]
的独立危险因素 。 然而关于HHcy 的治疗,目前西医主要 体质特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 如元代医家王珪
通过使用叶酸、维生素B 、维生素B 或甜菜碱等。 但是进 《泰定养生主论》道:“父母俱有痰疾,我禀此疾,则与生俱生
6 12
一步调查研究显示,用这些药物虽然可降低患者血浆 Hcy [5]
也。冶 又如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素盛一条》所论:“素禀之
[2]
浓度,然而并不能减少脑卒中及冠心病的复发和死亡 。 气,由于先天。冶 “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惟是湿痰颇
还有研究表明,叶酸用量超过1mg/ d会引起与维生素B 缺 [6]
12 多。冶 则可知痰湿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若父
[3]
乏有关的神经病变,包括痴呆、感觉异常及共济失调等 。 母体质痰湿壅盛,则亦可影响后代从而具有痰湿体质的倾
所以西药降低血浆Hcy 浓度对于防治缺血性血管疾病的近 向,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
期疗效和远期效果尚未确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工艺市售菜籽油品质及风味差异研究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pdf
-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成员上午6h 上午10h 中午12h 下午2h 傍晚6h 晚上 .ppt
- hif-1α、twist和e-cadher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doc
- 大豆多糖对尿石矿物草酸钙形成的调控作用 - 无机化学学报.pdf
- 咀嚼机能强化食品による咀嚼训练の效果 - j-stage journals.pdf
- 油脂 - 化学.ppt
- 猪重要经济性状的qtl定位 - 养猪.doc
- 原位还原的金纳米簇抑制β 乳球蛋白淀粉样纤维形成 - 天津大学期刊中心.pdf
- 妇科健康教育图片版本-完.doc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的关系 - 中国循环杂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