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5微生物药物的发酵生产技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3.5微生物药物的发酵生产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几种重要抗生素的发酵工艺 (1)青霉素的发酵工艺 青霉素的产生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51-20和点青霉(P. notatum),目前全世界用于青霉素生产的高产菌株几乎都是以产黄青霉为出发菌株,经不同的改良途径得到的。目前青霉素的发酵单位最高达到60000U/ml。 * In 1928, Alexander Fleming ( left), a Scottish bacteriologist, discovered a mold with bacteria-killing powers so incredible it was effective even when diluted 800 times. Courtesy of the USDA. Right, a strain of P. notatum was used for some of the first tests of pencillin. Courtesy of the FDA’s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 甘油、葡萄糖和蛋白胨组成的培养基斜面培养 砂土孢子 生产孢子的制备 大米或小米固体培养基上25℃培养7d,孢子成熟后真空干燥,低温保藏备用。 * 大规模发酵生产 采用三级发酵,其目的是使青霉菌菌体数量逐步扩大和适应发酵,其次是使发酵罐连续使用,缩短发酵周期。 一级发酵:小罐,使孢子萌芽形成菌丝; 二级发酵:大量繁殖青霉菌菌丝体; 三级发酵:继续大量繁殖菌丝体,生产青霉素。 * 发酵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碳源、氮源的影响和控制: 葡萄糖是容易利用的碳源,有利于菌体的生长;乳糖是青霉素生物合成最好的碳源。青霉素发酵中采用连续流加葡萄糖的方法,在发酵初期使青霉菌大量迅速强壮地繁殖菌丝体;发酵后期利用乳糖使青霉素大量合成。 玉米浆是青霉素发酵最好的氮源。 * 前体的影响和控制: 苯乙酸及其衍生物苯乙酰胺、苯乙胺、苯乙酰甘氨酸等均可以作为青霉素G侧链的前体物直接结合到青霉素分子中,也可以作为养料和能源被利用。 苯乙酸、苯乙酰胺等对菌体生长和生物合成均有毒性。 采用间歇或连续添加低浓度前体物质的方法,保持前体的供应率仅大于生物合成的需要,可以起到提高产量的作用。 * pH的影响和控制: 青霉素发酵的最适pH一般认为是6.2-6.8,应尽量避免pH超过7.0。 当pH高于最适pH时,通过补糖和生理酸性物质(硫酸铵等无机氮源)降低pH ; 当pH低于最适pH时,通过补加CaCO3、氨水或尿素,也可提高通气量,促进有机酸氧化来提高pH。 可利用自动加入酸或碱的方法维持pH。 * 温度的影响和控制: 青霉菌生长的适宜温度是30℃,分泌青霉素的适宜温度是20℃,通常采用分段变温控制法,使温度适合不同阶段的需要。 0-56 h维持在27.2℃,然后恒速降温至18.7℃,并维持到184 h,最后24 h回复到27.2℃培养。这样变温培养法可比常温25℃培养产量增加16%。 * 补料控制: 中间补糖以控制糖浓度和pH; 补加氮源可延长发酵周期、调节pH、提高青霉素产量,控制发酵液中的氨基氮含量在0.01%-0.05%。 补加表面活性剂,如新洁尔灭50 mg/L、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等也能增加青霉素的产量。 加入少量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醇、聚二乙胺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能使青霉素产率提高38%。 * 铁离子的影响和控制: Fe3+对青霉素生物合成有显著影响,一般当发酵液中含量超过30-40μg/ml,则发酵单位增长缓慢。 铁制发酵罐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处理,可在罐壁涂上环氧树脂等保护层,使Fe3+含量控制在30 μg/ml以下。 * 5、几种重要抗生素的发酵工艺 (2)链霉素的发酵工艺 链霉素的产生菌——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比基尼链霉菌(Str.bikiniensis),灰肉链霉菌(Str.griseocarneus) * 菌种 菌种用冷冻干燥法或砂土管法保存,并严格控制有效使用期; 所有生产用菌种或斜面都保存于低温冷库内(0-4℃),并限制其使用期限; 严格控制生产菌落在斜面上的传代次数,一般以3代为限,用单菌落转种,以使用新鲜斜面为原则; 定期进行菌种的纯化筛选,淘汰退化的菌落; 不断选育高单位的新菌种。 链霉素产生菌容易发生变异 * 大规模发酵生产 采用高度通气搅拌、3-4级的扩大深层培养法发酵。 菌种(冷冻干燥管)→斜面→摇瓶种子(1-2级) →种子罐种子(1-3级) →大罐发酵(7-8 d) *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