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文言文阅读
(语文)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4):文言文阅读
考点一:文言词汇(实词和虚词)
【考点解析和预测】
在考生眼里,高考文言文阅读历来是一块“硬骨头”。数年的毕业班教学告诉我们,除了靠平时的积累外,考前梳理一下相关知识点,再辅以答题的思路分析和技巧归纳,文言文的学习成绩是可以提高的。
文言文的词汇(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阅读的起点,因此,它们是高考的必考点,尤其是文言实词几乎是逢考必有。
一般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选出释义正确或错误的项;(2)与对照项(多半是课内的)比对,释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预计,2009年高考试题在减少题量,尤其是选择题在减少题量的呼声下,单考实词(或虚词)的可能性大增;虚词会将课内与课外的对照起来考查。
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10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馅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
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范、中行。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 崇:使……崇高 B.牵牛蹊人之田 蹊:践踏
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 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 阴谋:暗中谋划
【答案】C
【解析】“罢”应该是“撤掉、撤出”之意
【思路分析】信息源“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译文为“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作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楚国来朝拜。”据“陈之戍”可推知“罢”不可能是“罢免”的意思。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申叔时使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罪则有之,罚亦重矣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
D.此之谓也 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D
【解析】两个“之”字都是助词,起提宾的作用。其他三项,A项的两个“于”字,前者表示动作行为到达的地点,译为“到”;后者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 B项两个“其”字都是代词,前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后者是人称代词,在这里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自己”。 C项两个“则”字,前者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后者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思路分析】A、B两项据句子意思可推断出来,难度不大;D项“之”后为动词“谓”,前为名词性词语“此”,可判定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词。对照项分别出自课文《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促织》《烛之武退秦师》,熟悉课文的考生可将该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入选文,可初步排除A、B、D三项。
附:参考译文
楚厉王。有次,厉王饮酒,酩酊大醉,误击了。百姓,厉王派人止大家说喝酒醉了同身边的侍从开玩笑击了鼓急忙赶来的老百姓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再击鼓时,百姓就都不来。于是,(厉王)重新发布命令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