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之鲁庄公形象及塑造手法.docVIP

《春秋左传》之鲁庄公形象及塑造手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左传》之鲁庄公形象及塑造手法   【摘 要】本文分析《春秋左传》中鲁庄公复杂的国君形象,进而探究鲁庄公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指出鲁庄公形象及塑造艺术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春秋左传》 鲁庄公形象 塑造手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88-02   《春秋左传》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而且是一部文学著作,决定其文学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本文分析《春秋左传》中鲁庄公复杂的国君形象,同时指出其形象塑造艺术手法所具有的文学影响力。   一、鲁庄公复杂的国君形象   《春秋左传》共写了12位国君,鲁庄公是春秋鲁国史上第三位国君。作为一位国君,鲁庄公的性格极其矛盾,在政治外交上,主张以德治国,不甘于妥协,英勇善战;在任人方面,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在决策谋略上,优柔寡断,缺乏谋略;在伦理思想上,近礼而不尊礼,言行悖礼。鲁庄公在执政期间,是一位无大功也无大过的国君,其性格的矛盾性决定了其国君形象的复杂性。   (一)行事既有妥协一面,也有不妥协一面。鲁庄公执政期间,各诸侯国争相称霸,纷争不断,鲁国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境。弱肉强食,齐强鲁弱,鲁国经常受到齐国等大国的欺压。在霸强面前,尤其是有着杀父之仇的齐国面前,鲁庄公忍气吞声,以大局为重。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尚能复国,一洗前耻,何况鲁庄公只需对齐国敬重。鲁庄公也只是表面上维持与齐国的友好关系,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心里却是不甘于妥协,他一直在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在乘丘之役中,鲁庄公的当机立断与英勇善战表现了他骨子里要自强自立的气概,不愿对齐国一味地妥协。   (二)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古往今来,功名永垂青史的国君在治理国家时都是尊重贤人的。鲁庄公一改周室“尊尊亲亲”的用人制度,任人唯贤。曹刿只是一介平民,却因为有勇有谋而得到鲁庄公的重用,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因为鲁庄公和曹刿的协作。在大敌当前,鲁庄公没有把一个毛遂自荐的平民百姓拒之门外,而是采纳曹刿的战略,打仗时便让曹刿同行,鲁庄公虚心纳谏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优柔寡断,缺乏谋略。鲁庄公在危急时刻能做到当机立断,随机万变;在平时执政决策却有些优柔寡断,甚至是缺乏谋略。鲁庄公在对待外敌时能做到未雨绸缪,有胆识,时刻保持谨慎;但对内,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居安而不能思危。“冬,饥,臧孙辰告籴于齐”,臧孙辰被派往齐国买粮,因为鲁国已经一年没有收获以致百姓遭受饥荒。国家没有三年的粮食贮备,就叫作国家不像国家。一年粮食不丰收,就得向其他诸侯请求买粮。作为一位国君,没有储备足够的粮食是不明智的行为,因此鲁庄公也受到了 “君子非之”的讥讽。国家昏暗混乱时就能发现良臣,鲁国有庆父制造的大乱,就发现季友的贤能,可惜的是鲁庄公没有及早重用季友。“若智能见之,而强不能决,犹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乱倾,此甚可悲哀也。”鲁庄公直到死才召见季友并授给他国政,“季友奉命,除叔牙如伏鼠,其智勇诚不可及”,从这可以看出鲁庄公知道季友贤明,但不能在生前任用,犹豫不决,因此害了他的继位人公子般。如果平时鲁庄公就重用季友,岂止保全自身,也许还将安靖邻国。在鲁庄公一生的政治生涯中,犯下最不容宽恕的过错便是纵容庆父,导致后继乏人。鲁庄公在立后之事上犹疑不决,使庆父对君位产生觊觎之心,终究酿成大祸。“庆父淫乱专横,未逾年而身弑二君,几倾公室,终春秋之世,鲁贵戚之祸,未有如庆父者也。虽东门遂、侨如、意如之祸,皆不及也。” 虽然这指责过于苛刻,但是无法否认,鲁庄公对庆父之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等到临终之时才想起后继之事,为时未免过晚。   (四)亲而不尊,言行悖礼。鲁国时期,社会动荡使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而周礼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还是一种文化意识,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损益变迁,出现“礼乐崩坏”的社会现象。鲁庄公在位前期,还是比较尊礼的。春秋时期,打仗出兵之前要到宗庙举行授兵仪式才符合礼的要求,“八年春,治兵于庙”,鲁庄公在?J之战前到宗庙举行了授兵仪式,礼也。鲁庄公后期,相比于之前的“亲亲尊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悖礼之举。鲁庄公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谷梁传》认为,国君平常出去视察一般的事叫做视,去观看不平常的事叫做观,而且观的是朝见、盟会之外的事。此次鲁庄公主要是为了观女而去,超越了其职责,是不合礼的,诸侯没有朝见、盟会之事是不应该越出国境的。第二年,鲁庄公再次出现了违礼之举。“丹桓宫之楹”,“刻其桷,皆非礼也”,古代天子诸侯的房屋柱用微青黑色,大夫用青色,士用黄色,鲁庄公身为诸侯,却用赤色漆屋柱,此举是非礼的。鲁国的礼制代表了鲁国的文化,鲁庄公的逾礼之举,不仅是破坏国家礼制的表现,也是破坏国家文化体制的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