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学诗中浅窥潇湘诗学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香菱学诗中浅窥潇湘诗学观   【摘 要】近年来,不少学者大家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至四十九回香菱学诗处着墨挥毫不少,或是从呆香菱的人物形象处分析,或是从香菱苦吟锤炼学真诗的过程中汲取黛玉教诗经验处落笔,而于研究潇湘诗学观方面却不免乏陈。本文笔者则着重在古典诗歌文艺理论的指导下,从香菱学诗这一情节中深入分析黛玉的?学观及其诗学思想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香菱;黛玉;诗学观;影响因素   读罢红楼,掩卷神思,想来“香菱”二字,不由愁其苦,觉其怜,叹其悲,泣其命,可人痴女就这么徒赴黄泉。因前之学者于香菱之悲苦形象已不乏其陈,我亦不必再言,更何况于她之悲戚我着实难以言表,且只从香菱学诗这一情节铺讲开来,谈一谈黛玉的诗学观吧。   潇湘生来掠浮沉,海棠中魁照乾坤。自是寄情埋文笔,怎奈悲世葬诗魂?这是我读来林诗后的切身感受,想来海棠社中,她虽与蘅芜君(薛宝钗)、枕霞旧友(史湘云)三分秋色,然却以潇湘妃子最具诗气。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折辱于湘莲之手的薛大傻子外出经商后,在宝钗的帮助下,痴香菱终得偿所愿住进了心往慕之的大观园。拜访过各色园人之后,香菱始拜黛玉为师。万事放空心尽诗,池边人笑不自知。苦吟锤炼学不尽,朝来暮往夜睡迟,就这样一迈而进她的学诗之路。那么,在黛玉教诗的过程中,我们于她的诗学思想又可窥其几分呢?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学观念呢?可能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通过本文,笔者将以其拙见陋知来为大家解读一二。   一、入门要基础   《红楼梦》四十八回当香菱拜黛玉为师时,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其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黛玉所谓“起承转合”四字乃为作诗成法之要理,清朝学者冒春荣也曾说:“凡诗无论古今体,五七言,总不离起承转合四字,而千变万化出于其中。(《葚原诗说》)”律诗即依次为起、承、转、合四联,才是正格。杜甫著名七律《蜀相》中起联言寻访武侯祠外柏森森的景象;次联承前,写入祠后看到的近景:映阶碧草、隔夜黄鹂;第三联由写景转入写人,描述诸葛孔明的丰功伟业和献身精神;尾联则抒发了诗人的缅怀沉痛之情,结合全篇。黛玉所谓平仄、虚实相对,则是指律诗的黏对,律诗中后联的出句与前联对句的平仄相同称之为“黏”,每联的上句与下句的平仄关系叫做“对”。这是黛玉教于香菱学诗入门的基本功,也学诗应当学得其格律要求,这样做出来的诗才会极工极对。从此处而言,黛玉于律诗声律了然于心,并欣然道与香菱。而香菱所做的第一首咏月诗就是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的,除措词不雅外,于声律而言其实是极工的。这说明在诗歌声律上,黛玉还是主张诗歌创作当合于声律的,这是初学者必须要掌握的基础。   二、立意须新奇   唐朝“七绝圣手”曾言:“夫作文章,但多立意,令左穿右穴,苦心竭智,必须忘身,不可拘束。(《诗格》)”可知诗歌创作中立意的至关重要,而立意是否新奇则显得更为重要了。黛玉教香菱学诗时,论及诗歌创作应遵守声律的基本要求,同时她还说道:“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可见,在这株绛珠草心里诗歌立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倒与王昌龄所言“左穿右穴”、“不可拘束”等语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了,所谓“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钟嵘《诗品》序中也曾说过:“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黛玉所谓“不以词害意”,即是在诗歌写作中切莫因为拘泥于格律,约限于词句,使得整首诗变得意趣全无,读来味同嚼蜡。由此看来,黛玉十分倡导翻新为奇、意新趣满的诗歌创作论。在我看来,这不失为是对“永明体”四声八病的一种矫正吧,毕竟于诗歌而言,还是意新情切的诗歌容易动人心扉,荡人心魂。黛玉在主张立意新奇的同时,还要求初学诗者切莫流于浅俗,这在她给香菱指定学诗的榜样时已然明了。她说道:“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黛玉不尚浅俗的同时,也更加从反面证明了她对诗歌立意是否新奇的重视程度了。   三、师从学乎上   《红楼梦》四十八回中,当香菱谈及自己最喜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时,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此段文字,全然讲明了在黛玉心目中学诗当以“学乎上”为正道。何为“学乎上”呢?沧浪逋客所言最切:夫学诗者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