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温热泵系统稳态仿真 steady state system simul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heat pump
第32卷第8期 太阳能学报 V01.32,No.8
2011年8月 ACTAENERGIAESOLARISSINICA Aug.,2011
文章编号:0254-0096(2011)鸺一1144--07
高温热泵系统稳态仿真
马利敏1,王怀信2,杨强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电工程学院热能系,北京102249;2.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系,天津300072)
摘要:针对水.水高温热泵实验台建立了系统稳态仿真模型。模型输入参数为系统结构参数和载热流体参数,
输出参数则为系统性能参数和换热器温度场。采用P-T状态方程计算工质相平衡性质,故模型适用于新型纯质和
混合工质。在压缩机建模中,根据实验数据辨识拟合了压缩机容积效率、定熵效率和热效率,在两器模型中考虑了
压降和输运性质对换热过程的影响。对比实验数据,表明模型精度在10%以内。
关键词:高温热泵;工质;稳态仿真;循环性能;仿真模型
中图分类号:TB612 文献标识码:A
分布以及系统各部件的进出口状态点参数。
O 引 言
1.1全封闭活塞压缩机模型
国内外学者围绕新型高温热泵工质开展了许多 根据系统模型的需要,压缩机模型的输人参数
理论和实验研究u“J。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 为工质吸气压力、温度和排气压力,输出参数是压缩
发展,计算机仿真因具有节约成本、缩短研究周期、 机工质流量、排气温度和输入功率。目前尚无高温
能够完成理论计算或实验所不能或不易实现的参数 热泵系统专用压缩机,基于常温热泵和空调工况下
分析和优化设计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工质及系统 的压缩机性能曲线模型无法采用,由以往经验关系
循环性能的又一有效手段。 式给出多变过程指数及容积效率等参数的多变过程
本文针对己有高温水一水热泵试验台及实验数 模型的精度将受到考验。
据,以P—r状态方程为基础进行工质的相平衡计算, 为保证压缩机模型精度,本文通过灵敏度分析
以建立纯质和混合工质均适用的通用型热泵系统稳 压缩机各效率对压缩机输出参数的影响,结合高温
态仿真模型。为提高仿真精度,该系统模型的建立 热泵工况的实验数据,将影响大的压缩机效率辨识
有如下特点:通过灵敏度分析压缩机效率对压缩机 拟合为压缩机输入参数的表达式,完成压缩机模型
模型输出参数的影响,提出压缩机效率的实验辨识 的建立。
和拟合方法,建立压缩机模型;考虑两器压降、根据 根据全封闭活塞压缩机的特点,考虑进气和排
两相换热机理对两器做合理的换热分区,采用分布 气过程的换热,将工质在压缩机内经历的过程处理
参数法建立模型以充分反映工质和载热流体参数在 为定压加热(5-5’)、绝热压缩(5’石’)、定压放热(6’-
两器沿程分布。 7’)3个子过程的复合过程(5-5’-6’-7’),见图1。
l 系统模型 图2为按照工质在压缩机内的流动方向和状态变
化,将压缩机简化后得到的能量平衡示意图,要注意
热泵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 工质在压缩机壳体与汽缸进出口状态的区别与联
元件构成,本文系统模型由上述部件模型构成。其 系。
输入参数是工质总组成、系统结构参数、丽器人口水 1.1.1 压缩机输出参数表达式
温和流量;输出参数包括系统运行参数(制热量、制 在压缩机各效率已知时,压缩机输出参数的具
冷量、耗功及系统性能系数COP)、两器的沿程温度体表达式:
收稿日期:2009-08.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讯作者:马利敏(19r78一),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新型空谓/热泵工质循环性能方面的研究。ma_limin@h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of a rotor-ball bearing system.pdf
- 滚筒式冷渣器一维传热模拟 simulation on on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a rotary slag cooler.pdf
- 锅炉部件和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模型 reliability calculation models for boiler systems and components.pdf
- 锅炉动态特性研究方法综述 methods for investigation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oilers.pdf
- 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分析 research on oxygenated feed-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boiler and analysis of its application.pdf
- 锅炉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在线测量与温度场重构 online measurement for furnace exit gas temperature of boilers and temperature field reconstruction.pdf
- 锅炉煤粉仓粉量立体视觉测量研究 the research of coal measurement in boiler coal bunker based on stereo vision.pdf
- 锅炉煤燃烧火焰图像倒数交叉熵多阈值分割 boiler coal combustion flame image multiple thresholding using reciprocal cross entropy.pdf
- 锅炉启停过程中sa299材质汽包整体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overal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sa299 boiler drum during startup and shutdown processes.pdf
-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策略的现状分析 controlling strategy analysis of drum level in boiler.pdf
- 高温填充床相变储热球的储热特性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harge behaviour of a spherical phase change material particle for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in packed beds.pdf
- 高温下氧气氛对煤焦还原no影响机理研究 influence mechanism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heterogeneous reduction of nitric oxide by char under high temperature.pdf
- 高温氧化时al2o3feal界面孔洞形成过程的分析.pdf
- 高温相变材料 li2co3-na2co3循环热稳定性分析 thermal stability of li2co3-na2co3 based high-temperature phase change materials.pdf
- 高效低污染燃烧及气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rece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efficient low polluting combustion and gasification technology.pdf
- 高效空冷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ultra supercritical 1000mw air cooling steam turbine with high efficiency.pdf
-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研究.pdf
- 高性能液体远地点发动机技术发展.pdf
- 高性能服务器cpu封装冷却技术 package cooling technologies for microprocessors (cpus) used in high performance servers.pdf
- 来流预旋对离心压缩机级间部件性能的影响 effects of the pre-swirling coming flow on the performance of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crossover part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