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 词 要 略.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填 词 要 略

填 词 要 略 2016年9月10日 词牌的由来 词牌就是词的曲调,词在早期称曲子词,是按照曲子的音调高低和音乐的调式,依声填制的,最初是为了吟唱。大约在元代,才有了“曲牌”这个名字,梨园行内称“牌子”,算是业内行话。每一个调式都有一个牌子名。也就是这时,唐宋词所依附的各种不同调式的曲子,才被后人称为“词牌”。这和汉乐府诗被称为“古风”是一样的道理,汉代是没有“古风”这种说法的,只是后人这样叫而已。 词牌的由来 一、乐府旧题。 汉代的乐府是官方机构,负责收集、整理、规范民间的音乐和诗歌,同时负责整理、传承和创作宫廷宴会、接待、祭祀用的音乐。由于时代的原因,诗歌的发展,到汉代以四言、五言为主,因而,汉代的乐曲也只好按照当时诗歌的体例,按每句四言、五言配曲,每个乐句要受词句的制约,反过来,词也制约着乐句的变化。汉代很少有经典的音乐流传下来,少数的音乐流传下来,由于没有科学的记录方法,古乐谱一般都是简单记录加口授的方式流传,还有的原词也记录在旁边,每个乐句有长有短,拍数有多有少,有时一个字可能占两个或两个以上节拍,这时,记录歌词时,为保留曲子的原貌,在无字相对应的位置,人们在词中加上一些泛音字,于是,五言为主的乐府诗,就变成了长短句,形成了唐宋词的原始形式,在南北朝和隋代,人们把记录下来的词中的泛音改成实字,就成为后来唐宋词的萌芽和发端。这些流传下来的乐府诗,原题便成了后来词牌的一部分。比如《长相思》、《乌夜啼》等等。 词牌的由来 二、曲子词。 曲子词是词牌、词格的主要来源。隋朝在太常寺下设置太乐署、鼓吹署、清商署,唐在太常寺下设置太乐署、鼓吹署和教坊,清商署和教坊就是职司“俗乐”的,是当时的皇家歌舞团。唐代武周时期,教坊改称“云韶府”,由宦官执掌,开元年间复名,仍由宦官任教坊使,不再隶属于太常寺。教坊里面收集和教、唱的曲子,当时便教做教坊曲,另外有民间曲子词,以《敦煌曲子词》为代表。在这个时期,词的格律并不严格,其词的内容也很宽泛,甚至民间的曲子词,有不少低俗的内容。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对曲子词加以引用,到了北宋,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词家进一步对词加以规范,并赋于它优美的词藻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宋词进入全盛期,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之一。 词牌的由来 三、词家自度 宋代有不少词人,都深通音乐,他们作了词,便自己能够作曲,故词集中常见有“自度曲”。?柳永、?周邦彦精于音律,他们的词集中有不少自度曲,但并不都标明。不过,凡是自度曲:至少都应当注明这个曲子的宫调,或者在词序中说明,柳永的《乐章集》按照宫调编辑,姜夔的自度曲都有小序。这个办法最有交代,其他词集中未有说明的自度曲,后世读者就无法知道了。自度曲传唱开来,逐渐被人翻填,就形成了新的词格。如姜夔的《惜红衣》、《淡黄柳》等。 词牌的由来 以上只把词牌的主要来源简单地介绍一下,实际上词牌的来源要复杂得多,很多已经不可考。毕竟词的来源以民间为主,一登大雅之堂,很容易被人“忘其出身”,只知其在,不知其所由来。我们学习填词,也大可不必深究。 词的格律 在诗词中,格律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格式和音律,是诗词创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前面我们说到,词的发端起源于南北朝和隋唐,这个时期,词的格律是比较随意的,文人介入也是比较少的,中唐以后,随着文人填词的增多,词格便逐渐固定下来,形成“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格律规范。这是因为,唐代是中国诗格发展的巅峰时期,格律诗至唐为极,唐代的文人无一不是诗人,也无一不是在诗的格律的浸淫下长大的。因此,文人填词,首先考虑的是要合诗律。也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词谱和大量的唐宋词,里面基本没有拗句,比如三平尾、孤平等现象,在诗中不允许有,在词中也是一般不允许有的。诗律是词律的基础。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词的格律,在唐宋时期,是约定俗成的,是在唐由诗人们“约定”,在宋由词人们所遵循而“俗成”的。当时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在唐宋时代,也不需要严格的规定,词人们信手拈来,遵守格律就像我们现在“行车靠右边”一样自然。后世比较重要的词谱,是在清代编定的,是在整理、比对前人的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宋人填词,只是遵守前人和别人的词式,同一个词式,填的人多了,便形成定式。 词的格律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一般认为,全篇58字以下为小令,59~91字为中调,92字以上为长调。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不过是长短句罢了。它所倚的声,也就是曲,就是一首单段的短曲,或是在长曲里面截取的一个乐段。 例如: 《十六字令》 毛泽东 山,快万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的格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