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羲之《初月帖》的艺术欣赏
王羲之《初月帖》的艺术欣赏
汪国俊
2011年4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2011-6《中国古代书法——草书》特种邮票1套4枚。其中(4-2)王羲之草书《初月帖》在首发。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晚年隐居金庭有“书圣”之称。《初月帖》王羲之作品,697年(唐万岁通天二年)武则天临摹集于《万岁通天帖》中。
《初月帖》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释文多有不同,例如“停行”,有释作“济行”;“不办”,有释作“不辨”等等。这里《王羲之志(附王献之志)》(刘秋增、王汝涛、刘锡山,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所录释文。
大意近期一直想写这封信,但因没有邮差,没法寄信(所以耽搁到现在)。昨天到达这里,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来信,即使相隔遥远,但也十分感激。冒昧地再次嘱托您,近来还好吧?我却突然生病,身体十分差。刚刚踏上路程,身心憔悴,就写到这里吧。王羲之。正月十二日。
《初月帖》起首称“初月”,即“正月”,避王羲之祖父“王正”之讳。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山阴是会稽郡所在地。351年(东晋穆帝永和七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梁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云:“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此书正当其时,大有晋人倜傥风流、傲物任情的俊气,逸笔草草,率意畅达,天真自然。
关于《万岁通天帖》又称《王氏门法书》唐代钩填王羲之一门书翰纸本墨迹卷。《石渠宝笈》载:卷高八寸三分,横七尺八寸八分。共十帖:一、《姨母帖》王羲之书,行书;二、《初月帖》王羲之书,草书;三、《疖肿帖》王荟书,草书;四、《翁尊体帖》草书;五、《新月帖》王徽之书,行书;六、《廿九日帖》王献之书,行书;七、《王琰牒》王僧虔书,行书;八、《卿栢酒帖》王慈书,草书;九、《汝比帖》草书;十、《喉痛帖》王志书,草书。697年(唐万岁通天二年),武则天向王方庆征集王羲之墨迹,方庆将家藏自十一代祖王导至曾祖王褒等二十八人书共十卷献出,武则天命人全部双钩廓填。此帖即十卷之一。其中尤以羲之《姨母帖》、《初月帖》、徽之《二日帖》、献之《廿九日帖》、僧虔《太子舍人帖》等为最精。此卷在宋代已残缺不全,并历经二次火灾:明代无锡华中甫真赏斋炎灾;乾隆内府乾清宫大炎。今卷上尚有火焚痕迹。卷后有南宋岳珂、元代张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题跋,俱称钩摹精到。此帖“笔花满目,奕奕生动;用墨之意,亦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世殆尽”(董其昌)。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行世。
《初月帖》和王羲之其他草书比较,具有古意,是较早的作品。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如倒数第二行之“道忧悴”,末行之“报”字,一点一画均非直过,而是具有丰富的变化。如“忧”字的首笔和末笔,“悴”字的左侧竖画,“报”字的最后一笔,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翁方纲所谓“中过”,包世臣所谓“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等等,于此帖皆可领略。用笔以中锋为主,有些字如“山”、“报”使用侧锋十分明显。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当时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唐代以后出现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