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金融救助机制探究及对我国启示
美国金融救助机制探究及对我国启示摘要:美国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危机救助与处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金融救助的主体主要有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清理信托公司,金融救助的方式主要有收购继承、银行持续经营援助、投保存款现金支付与投保存款转移,对我国金融救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金融救助机制;救助历史;救助主体
中图分类号:F8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4-0050-05
近60年来,美国的金融业先后经历了从混业到分业,又从分业到混业的过程,成为世界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有代表性缩影,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危机救助与处置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美国金融体系概况
美国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FRB)、财政部金融监管局(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储贷机构监管局(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OTS)、国家信用合作社管理局(National Credit Union Administration,NCUA)等五个机构。
由于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业务,也不能经营证券发行和买卖,因此许多商业银行都设立了信托部,参与证券经营活动。1986年4月1日,美国完全取消对储蓄存款利率的上限,这大大增加了银行业的竞争。此外再加上80年代初出现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等因素,使美国商业银行的倒闭率不断上升。1984年有79家商业银行倒闭,1985年有120家,1986年有150家,1990年则高达200家。其中,1984年位列美国10大银行之一的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破产、1991年初拥有230亿美元的新英格兰银行集团破产,给美国金融业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1990年底,全美最大的225家银行的股价平均下降了17.53%,一些大银行的股价甚至不到其账面价格的一半。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统计,1991家全国已有1000家银行被列入有可能倒闭的问题银行,另外在200家大银行中,至少有35家急需44-6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否则可能在当年宣布倒闭。[1]
二、美国金融救助历史及政策演变
美国关于金融危机救助的政策主要包括用于处置和救助储贷机构危机的宽容政策、救助商业银行危机的政策以及面向所有投保金融机构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良法》。[2][3]
(一)救助储贷机构危机的宽容政策
美国的储贷机构(SL)是一种靠吸收小额存款以固定利率提供15-30年住宅贷款的金融机构。1979年开始的利率上升、资金筹措成本的上升与资金运用收益的降低使储贷机构普遍陷于困境。面对储贷机构的问题,监管当局的战略是在问题没有完全暴露之前采取宽容政策,在问题彻底暴露后,对资不抵债的机构采取资金援助的方式。宽容政策是指通过一系列法规、法令为储贷机构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首先,在1980年3月制定了《存款金融机构的规制与货币控制法》(DIDMCA)。主要内容包括:(1)在持续性的利率上升的状况下,缩小存款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领域限制,特别是扩充联邦储贷机构的融资职能;(2)在1986年3月前撤销基于“Q条例”而制定的存款利率的最高限;(3)为强化存款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将存款保险的最高限额由4万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
其次,在1980-1982年间,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理事会(FHLBB)采取了许多救济储贷机构的措施。1980年11月将储贷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由5%降低到4%;1981年9月允许有经营困难的储贷机构发行自有资本证书,由联邦储贷保险公司承购,在账面上改善储贷机构的财务状况;1982年将储贷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再次降低到3%,在会计基准上也适用缓和的会计准则。
最后,在1982年12月制定了《甘-萨特哲曼法》。主要内容包括:为放松对储贷机构的限制,1984年前撤销存款利率的上限;扩大储贷机构的非住宅贷款与消费者金融的融资比重。然而这些本为挽救储贷机构危机的法规反而助长了储贷机构的危机,因为贷款限制的放松促使储贷机构进行更高风险的投资,资本充足率的降低与存款保险投保额的增加引发了这些机构的道德风险行为。
(二)商业银行危机救助政策变迁
面对80年代以来的商业银行问题的暴露,美国监管当局的政策经历了很大转变。
首先是基于“不可缺少”(essentiality rule)的原则处理银行业的问题。如果濒于破产的金融机构在当地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是当地不可缺少的金融机构时,该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