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高师大附‘专题研究学习’ - 高雄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
高師大附中專題研究課程發展 研究性學習及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以高師大附中「專題研究學習」之課程發展為例 「研究性學習」與「專題研究學習」 2001年1月31日 《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 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 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 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現行高中課程綱要之時數安排 高一:必修 基礎物理、基礎化學(2學分,上下學期分別開設) 基礎生物、基礎地球科學(2學分,上下學期分別開設) 高二:每週修習至少二節。 物質科學:物理(3)、化學(3)、地球科學(2) 生命科學(2) 高三:選修 物理(3-4)、化學(3-4)生物(3-4)地球科學(3-4) 教學學習現況 符合課程標準 因應升學考試 以課程教學為主 重視實驗教學 並無「研究性學習」課程 高師大附中之現況優勢 學風自由、學生性格活潑、富創意。 校長為高師大教授(現為特教系教授蔡典謨教授)富有教育理念及理想。 位於市中心區,社區資源豐富(文化中心、科學工藝博物館)。 緊鄰高雄師範大學,教授與圖書充分支援。 鼓勵教師進修,現有教師具博士學位1名,博士候選人4名,博士班進修6名,具碩士學歷以上者共40名,佔教師比例41%。(科學教師碩士學歷以上佔84.6%) 行政主管勇於面對問題,挑戰傳統。 充分賦予教師教學空間,鼓勵多元教學。 培育學生知識應用生產能力之具體作為 國民中學的獨立研究 高中全校科學展覽 專題研究培育輔導 直升社群—黃金六年計畫 數理資優班專題研究課程 國民中學的獨立研究 高中全校科學展覽 本校每學年上學期末會舉行一次全校性科學展覽,讓很多的獨立研究作品呈現給全校師生觀摩,並且選出優秀作品參加高雄市的科展比賽。 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並培養其能力。 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相互觀摩的活動,來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 高一所有同學均必須參加。 科學展覽成績 在四十四屆高雄市科學展覽的成績相當耀眼,團體組方面獲得高中組第一名、國中組第三名、國小組第三名。在四十四屆全國科展中,本校在高中組榮獲兩件第三名。 2005 世界物理青少年論文發表 專題研究培育輔導 期望學生透過培訓輔導,有效地促進個人潛能發展。 對於有特殊性向,且有意願從事專題研究的學生,提供培訓輔導。 專題研究計劃,經審核通過後學校會遴選該研究領域專業教師指導,除提供諮詢外,並輔導專題研究進行,擬定研究流程及製作作品進度,並協助學生建立學生歷程檔案,一方面了解學生學習情形,另一方面作為未來甄選入學的備審資料。 直升社群—黃金六年計畫 適性塑造個人競爭力 短期培訓實施 長期追蹤輔導 短期培訓實施(1) 創意課程:資優教育博士 蔡典謨校長親自授課創意課程(創意陀螺) 體驗實察訓練 高中課程銜接訓練 全球化概念訓練 1.新加坡專題探討 2.荷蘭專題探討 短期培訓實施(2) 建構主義訓練: 擴大個人對任何事物如何的思考和推理的可能性 解構主義訓練: 渡過我們現存設限的方式,並突破傳統的約束。 長期追蹤輔導 直升社群網頁:.tw/creativity/director/ 國際交流 英文發表會 短期研習 個人諮詢輔導 數理資優班專題研究課程 彈性及多元的加深加廣課程,試探學生數理性向及興趣。 透過科學研究方法之訓練及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以培育學生科學研究能力。 透過創意課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透過情意課程,培養學生服務社會與團隊合作之熱誠。 透過生涯探索,以利生涯發展。 厚植學科基礎能力,加強數理能力之培養及訓練以發展學生潛能。 專題研究課程之階段目標 高一上學期專題研究(1)全球競爭力 高一上學期專題研究(2)典範學習、興趣探索 高一上學期專題研究(3)服務學習、研究方法 高一上學期專題研究(4)研究方法、生涯發展 面臨的困境 與部分家長期待之落差 升學成績 vs 適性發展 課程綱要之限制 硬體空間之缺乏 面對困境、接受挑戰 由數理資優班的發展實驗,尋找適合高師大附中全校性之專題研究模式。 與其他地區、文化學校進行學生、教師之跨文化交流,促進教學與學習的進展與反思。 發展社會人文性向資優教育課程,邁向多元資優教育之方向。 透過學生學習成果,傳達附中多元適性教學理念。 滿心期待 能於此行瞭解學習「研究性學習」之課程發展與實施。 建立交流互訪管道,促進教育之交流與互動。 * 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康木村老師、簡聿成老師 本校如何在既有課程架構與升學制度之下培育學生成為具創造力之知識生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