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集体化年代农田水利建设.doc
集体化年代农田水利建设
第一章集体化吋期道备村的农田灌溉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年降水量的70%80%均集中在79月份,且多暴雨,对土壤补给的有效降水很少,农作物必须灌溉才能正常生长,水源主要是黄河及其支流,除河川盆地外,其它地区多需提水灌溉。而地处晋中盆地的平遥县是极易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地区,故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农田灌溉和治碱排水。
1.1道备村的水利条件
本文所研究的道备村是因为道备计划项目而确定的,虽然研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和档案资料的反复翻阅,发现研究的合理性是十分显著的。一是道备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位于汾河灌区,村庄的发展与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密切,农田灌溉历史悠久,为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二是道备村地处汾河、惠济河和沙河三河的交汇处,特有的地理位置在提供了充足农业水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盐碱地的灾害,这使道备村农业发展历程也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历程,是本文得以展开研究的前提。
平遥县地处太原盆地西南,太岳山之北,太行山、吕梁山两襟中央,县东南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西北为广袤的平川,历来为农业大县。道备村位于该县西北南政镇,村西北约3000米处紧靠汾河,村南约1000米紧邻惠济河,东西向有沙河贯穿全村,如下图1.1所示。本村地处三河交汇处,属于汾河二坝灌区,集体化时期是典型的粮棉生产基地,现有人口 3243 口,村庄面积8700亩,其中耕地面积6013亩,机动地179亩,村民收入以农业为主,耕地多为水浇地,副业以养奶牛为主导产业。该村的地理位置及水资源的分布,决定了道备村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为引汾灌溉,但村西南因地势偏高,加之灌溉渠系配套工程不完善的原因,1962年以前多引惠济河水灌溉,后随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高灌设施的完善,全村农田均靠引汾灌溉为主。所以要深入研究道备村农田灌溉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提供灌溉水源的三河及其灌溉历史。
三河显然是指汾河、惠济河、沙河。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第二大支流,纵贯本省中部,流经太原、临汾两大盆地,至万荣县境内注入黄河,全长695千米,流域面积为39471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5. 3%,地跨析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6个地级市的45个县区。悠悠汾河水,两岸地肥美;清清汾河水,两岸山清翠、汾河流水哗啦啦,这些诗歌精辟的表达了汾 ?河在发展山西农业和保持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光绪《山西通志》对汾河流域的灌溉做出描述:夫汾、沁、二漳、滹沱、桑乾,皆晋之巨川也。而食其利 者,顾独太原之于汾大抵霍山以南,患在田高而川下,蓄洩难施;忻、代而北,患在水劲而沙浮,涸溢无定。而受灌溉之益者,恒舍大川而争经流之清泉,及骤涨之浊療,其为利概可睹矣。可见,汾河流域的灌溉事业历来就很发达,尤其是太原盆地属于汾河的中游地段,因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河道水位较高,是受汾河灌溉最有利之地。
惠济河古称中都水,是汾河的一级支流,位于平遥县境内。主河道分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朱坑乡的西沟村,西支发源于东泉镇的北岭底村,东西两支在岳壁乡的尹回村汇合,流经九眼桥在汾河三坝下游500米处刘家庄境内汇入汾河,河道全长30. 7千米。该流域的东南部邻昌源河流域,东北部邻瓔涧河流域,西南部邻柳根河流域,全流域面积313平方千米,平均宽度约7千米。惠济河灌溉历史悠久,中都河在县东南三十里出谷,中接图经志,源出中都谷,横岭下,西南和源祠水,经城南往西入邬城泊,复入汾河灌溉县西十三村,明庄烈年间水瀑放堤坏,由县东北注灌下八村。惠济河东支建有源神庙水库,西支建有五曲湾水库,两支汇合处建有尹回水库,三座水库共控#39;制流域面积105. 6平方千米,此外东支还建有仁义引水工程,将平遥县境内昌源河仁义沟的部分径流引入该流域,增加了灌溉水源。1950年,东支上游修筑郭休桥,灌溉朱坑乡l; 1956年完成九眼桥至刘家庄的退水渠和拓宽河道等工程,提高惠济河的排泄能力;1957年兴建长达7. 5千米的邢鲁渠,增加灌溉面积3000多亩;1958年平遥县委做出《根治惠济河的决定》,在117平方千米的荒山秃岭上全部造林,并通过淤滩漫地新增耕地2580亩;至1996年在此流域共完成打坝8处,开渠8条,截潜流4处,建立高灌18处等多项农田水利工程,对该流域农田灌溉起到重要作用。
沙河发源于祁县的刘家堡,是由1933年洪灾引起昌源河决口及之后周边居民不断深挖逐渐形成的一条人工河流,流经祁县、平遥两县,全长28.45千米,平均宽度1 一2米,总干4米,最大底宽10米,在南政镇与惠济河交汇,于汾河三坝下游约500米处注入汾河。沙河流域属于河流冲击平原地貌,地形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均宽为14. 6千米,海拔高度在730800米之间。沙河实际上是一条退水渠,主要起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