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日韩三国同形异义词现象
论中日韩三国同形异义词现象摘要: 汉字是古代从中国传到日本和韩国的。但长时间处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汉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本文举例日常生活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称呼来强调要注意中日韩三国语言里的同形异义词现象。
关键词: 同形异义词 称呼 中日韩
一、序言
日本从古派遣隋使、遣唐使等到中国来学习。那些遣隋使、遣唐使回到日本之后传播中国文化。日本在文字、建筑、行政制度、土地制度、哲学、食物、美术等诸多领域受到了很大的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开始使用汉字,进入了汉字圈。日本和韩国产生自己的文字之前都使用汉字。在现代,两国已经不像中国写文章时只用汉字,但汉字的地位还是稳固而不可动摇。如在日本所有文章都用假名书写,由于同音词的影响文章理解困难,读书的速度也大大降低。在现代韩语中使用汉字已经比较少了,但是遇到同音词还是习惯用汉字来补充说明,以免产生误会,因此也不能完全废除汉字的使用。
在汉语、日语、韩语中相同的汉字也有很多含义不一样的词。即汉字起源在中国,传播到日本与韩国之后随着各国各自的发展,一部分汉字的意思产生了变化。日本有日本人创造的汉字,所谓日本的“国字”。由于同形异义词,学习或研究中日韩语言的人士就应该注意这方面内容。本文列举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称呼来验证中日韩同形异义词现象,强调要注意同形异义词现象。
二、同形异义词实例
1.“娘”
在汉语中“娘”由“女”和“良”构成,“良”是表示离开家门,整个字的意思是离开家门的女子。由此产生已嫁女子的含义。引申表示年轻女子、母亲、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①。
稍详细一点“娘”读为“niang”。《广韵》指出:“女良切,平阳,娘。”根据《汉语大词典》“娘”的本义是:(1)年轻女子。例如姑娘。“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古乐府《子夜歌》。(2)母亲。例如:“旦辞爷娘去。”――《乐府诗集“爹娘”、“后娘”,而不使用“娘”一字。(3)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妇人。例如“老大娘”。(4)称人之妻。(5)奴婢对女主人也称娘。这两项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不使用。
在日语中“娘”读音为“むすめ”(musume)。根据广辞苑有三种意思:(1)(父母指)自己的女儿。例如,“うちの娘は去年?婚しました(我女儿去年结婚了)”。在汉语里表示这种意思的词有“姑娘”。(2)年轻的未婚女子;少女。例如:“店の看板娘(店里的招牌小姐)”。(3)(因涂得白白的而使用的)盗贼的隐语,土?。(2)与(3)在现代日语中不使用。
韩语中“娘”读音为“”(rang)。娘子,在古代是对良家的女儿使用的女性的敬语,指女性,现代韩语中比较少使用。
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日语派生了“自己的女儿”的意思;韩语从汉语的“奴婢对女主人也称娘”转变为尊敬女性的意思。
2.“息子”
汉语中“息”由“自”和“心”构成。意思是自己的心愿;自己愿意休息,由此产生休息的含义;自己愿意有儿女,由此产生儿女的含义。引申表示繁殖。自己愿意得利钱,由此产生利钱的含义。“自”字有鼻子的含义,“心”字有内心的含义,整个字还可以理解为身体内部通过鼻子出来的东西,由此产生气息的含义。引申表示消息②。甲骨文“子”字是婴儿身体被包住,头和手露在外面的象形。本意是婴儿。引申表示儿女、幼小、植物的种子和动物的卵等。引申成为地支序位第一位的位号。婴儿头脑中没有杂念,因此用它表示道德高尚的人③。
“息子”在汉语中读为“xizi”,有两种含义。一为儿子。例如:“老母无抚兮少妇失依;赖有息子兮,可望其隆。”――宋,曾巩《王君俞哀词》。二方言中指曾孙。在现代汉语中指儿子时不使用“息子”,而用“儿子”来代替。
稍微详细一点,根据《说文解字》:“息,喘也。”本义是“喘气”。如:“尚不敢惕息。”――《汉书“出入气也。”):“则心惕息。”――《汉书“喘息也。”)根据《大汉语词典》“息”有呼吸、叹气、利息、儿子、休息等十六种含义。例:“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战国策“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在日语中“息子”读音为“むすこ(musuko)”,也可写为“息”,指自己的儿子。
在韩语中读为“(sik-za)”,是盲人的隐语,有三种意思:(1)自己的儿子与女儿。(2)谩骂男性用语。(3)(觉得孩子比较可爱)这家伙。现代韩语中不讲“息子()”,而是反过来说“子息()(za-sik)”。
总的来说在中国不是用“息子”,而用“儿子”来代替。在日本还在使用从中国传过去的汉字的意思。在韩国除了原有的“儿子”的意思之外还派生了其他含义。
3.“舅”
在汉语中“舅”读为“jiu”,由“?(旧)”的省写和“男”构成。意思是女人从前家庭的男人,由此产生舅舅的含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