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任燕琴哈尼族完整版.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任燕琴哈尼族完整版

哈尼族 哈尼族形成及人口分布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因为 自称“哈尼”的人数最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本民族共同商定以“哈尼”为统一的族称。 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现有人口143.9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即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的广大地区。主要从事农业,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有十月年(扎勒特节)、六月年(苦扎扎)等节日。 哈尼族语言 哈尼族人使用哈尼语,分哈雅、碧卡、豪白3种方言,各方言中又包含若干种土语‘’属于藏语系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原来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1957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哈尼文。 哈尼族的信仰 ?(一)多神崇拜   祭祀由巫师“贝玛”主持,用巫术和草药治病。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每年祭祀象征寨神的“龙巴门”。哈尼族崇拜布谷鸟,把它尊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认为布谷鸟是天神阿波摩米派遣来向人间传达春天的消息的。哀牢山的哈尼族还将牛视为吉祥的象征。 (二)祖先崇拜 哈尼族有祖先崇拜,家中均设有祖宗灵牌,称“泻阶”,由一块木板制成,多设于靠后山墙的左方边柱旁,有的设于正堂后山墙处。死于非命者的灵牌则设于大门上方的屋檐下。居住在复兴的哈尼族设于火塘边的墙壁上。逢节庆,要以酒饭献祭宗祖灵牌。有病有灾,常祈求宗祖神灵保佑。清明节,要到祖坟前献祭。   在哈尼族的观念中认为,万物均有灵魂,而人的灵魂最多,一人有十二魂,生魂离体必致病灾;男死有九魂,女死有七鬼;人死变牛马、山水等物,鬼死变云雾。“摩米”是老祖宗居住的地方,正常死亡的老人要隆重办丧,摩帕念《指路经》,要将死者灵魂送往“摩米”或“萨米”归宗。祖宗的灵魂被认为是永存的,居住的地方有三处:一在“摩米”或“萨米”;二是在红土与黄土之间(坟墓中);三是在家中“泻阶”上。而那些死后未办丧指路者,魂游于山中,路旁、田边地角.无归处,给生者带来祸害。因而,对有儿女家庭的丧者、死后要办丧,指路归宗、后人方吉。 哈尼族的服饰 服饰习俗 哈尼人最喜欢白色、青色和红色。他们视白色为吉祥的象征、青色为诚实的标志,红色则代表高尚和纯洁。哈尼族善于用蓝靛染布,喜欢用自己染织的靛蓝色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青色或白布包头。多数地区的妇女穿右襟无领上衣,以银币作纽扣,下穿长裤。妇女一般喜欢戴耳环或耳坠,戴银制项圈和大手镯。 居住在云南的哈尼族纳鸠支、吉座支姑娘一到十五六岁便开始改变衣饰,表示已经由少年变成青年。 弃辫安角是居住在云南省南部的哈尼族支系叶车人的传统民俗,叶车女子向以多衣为荣,因为它表示家庭富裕又显得好看。上衣分外衣、衬衣、内衣三种,通常在内衣下摆处加数道青蓝色假边,显得鳞次栉比,令人目眩。不过,到了年节喜庆之日,姑娘们就真的多衣了:七件外衣、七件衬衣、一件内衣。同时,手戴银手镯,胸前挂一对银链,腰的两侧挂银片和银泡泡,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显得多姿健美。 哈尼族饮食 1、米饭和包谷为主食,逢年过节喜吃糯米饭和糯米粑粑。 2、善于制作特殊风味的“豆豉” 3、爱吃谷花鱼 4、墨江哈尼族人喜食一种菜肴———油蚂蚱下酒 5、红河哈尼人喜食鸡肉,鸡头给客人  6、哈尼人会用玉米酿酒,善腌酸菜 哈尼族的“长龙宴” 到了新年的后半期,每个寨子都要在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共饮同乐,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这种酒宴恰似一条长龙,故称“长龙宴”;因设在街心,人们又称之为“街心酒”。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寨,则按户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东道主。   按约定的日子,做东的各户人家,一大早就把方桌抬到清扫干净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好,百来张桌子连成100多米的长龙。午后,经一声招呼,做东的各户人家争先恐后地把拿手好菜和美酒摆上桌。一眼望去,鱼雀、江鳅、鲤鱼、竹笋、木耳、蘑菇、大肥鸡……每桌20来碗,桌桌飘香,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巧,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就座。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抬鼓逐桌接受人们敬酒献菜。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宴,温馨和谐、喜气洋洋,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长 龙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